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思维导图 | 第13-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高速铁路 | 第16-17页 |
2.1.2 区域经济 | 第17页 |
2.1.3 区域可达性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1-25页 |
2.3.1 国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21-23页 |
2.3.2 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 第23-25页 |
2.4 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 第25-30页 |
2.4.1 高铁对区域经济的正面影响机制 | 第26-27页 |
2.4.2 高铁对区域经济的负面影响机制 | 第27-30页 |
第3章 高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方法 | 第30-40页 |
3.1 双差分模型介绍 | 第30-32页 |
3.2 可达性模型 | 第32-34页 |
3.3 指标来源 | 第34-40页 |
3.3.1 资本存量测度 | 第35-37页 |
3.3.2 其他指标测度 | 第37-40页 |
第4章 西宝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40-50页 |
4.1 西宝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增长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0-48页 |
4.2 西宝高铁对沿线城市可达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8页 |
4.3 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进一步解释 | 第48-50页 |
第5章 结论与总结 | 第50-54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1页 |
5.3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