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养护、维修与技术改造论文

宜万铁路运营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致谢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2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问题背景第12-13页
    1.2 病害检测与安全评估的重要性第13-14页
    1.3 隧道风险评估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5-20页
        1.4.1 目前运营铁路隧道风险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1.4.2 开展运营铁路隧道风险评估研究的意义第16页
        1.4.3 论文研究的总体框架第16-17页
        1.4.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20页
2 运营隧道风险管理理论第20-30页
    2.1 风险第20-24页
        2.1.1 风险的定义第20页
        2.1.2 风险的特性第20-21页
        2.1.3 风险的分类第21页
        2.1.4 风险的度量解析第21-24页
    2.2 运营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第24-28页
        2.2.1 风险管理的概念第24-25页
        2.2.2 与项目风险管理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第25-26页
        2.2.3 风险管理的目标第26-27页
        2.2.4 风险管理的过程第27-28页
    2.3 小结第28-30页
3 宜万线铁路隧道病害分类与成因分析第30-48页
    3.1 隧洞病害诊断检测状况第32-34页
        3.1.1 隧道病害调查与检测方法第32-33页
        3.1.2 隧道衬砌与围岩状况检测第33-34页
    3.2 隧洞病害分类与形态第34-43页
        3.2.1 衬砌裂缝特征及分类第36-37页
        3.2.2 隧道渗漏水特征及危害第37-39页
        3.2.3 衬砌掉块特征及危害第39-40页
        3.2.4 岩溶特征及危害第40-43页
    3.3 隧洞病害成因分析第43-46页
        3.3.1 隧道主要病害成因分析第44-45页
        3.3.2 设计引起的病害第45-46页
        3.3.3 施工引起的病害第46页
        3.3.4 材料裂化引起的病害第46页
    3.4 小结第46-48页
4 运营铁路隧道风险分析与评价模型第48-74页
    4.1 风险评估与评估步骤第48-49页
    4.2 风险评估与分析的主要方法第49-53页
        4.2.1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基本原理第49-50页
        4.2.2 、神经网络技术第50页
        4.2.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综合评判方法第50-52页
        4.2.4 、模糊神经网络方法—确定准则层指标权重第52-53页
    4.3 宜万线铁路隧洞病害诊断指标体第53-70页
        4.3.1 隧道安全等级划分第54-56页
        4.3.2 诊断指标的判定标准第56-64页
        4.3.3 溶洞(溶腔)对隧道衬砌的影响第64-66页
        4.3.4 诊断指标的权重第66-70页
    4.4 运营铁路隧道病害诊断模糊评价模型第70-73页
        4.4.1 准则层模糊综合评价第71-72页
        4.4.2 目标层模糊综合评价第72-73页
    4.5 小结第73-74页
5 运营铁路隧道风险分析评估示例第74-104页
    5.1 大支坪隧道工程概况第74-75页
    5.2 大支坪隧道风险辨识第75-82页
        5.2.1 设计期风险因素第75-77页
        5.2.2 施工期风险因素第77-79页
        5.2.3 运营期风险因素第79-82页
    5.3 指标层指标检测结果第82-98页
        5.3.1 隧道衬砌裂缝深度检测第82-83页
        5.3.2 隧道断面水压监测第83-92页
        5.3.3 隧道衬砌结构厚度检测第92-95页
        5.3.4 隧道衬砌背后空洞、不密实检测第95-98页
    5.4 大支坪隧道病害模糊综合评价第98-102页
    5.5 小结第102-10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04-106页
    6.1 论文研究主要结论第104页
    6.2 论文研究展望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作者简历第110-11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有轨电车运营成本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基于能量变分原理的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解析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