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技术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2页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RFID 工作原理与国标分析 | 第14-42页 |
2.1 UHF RFID 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2.2 电子标签整体设计 | 第15-17页 |
2.3 国标协议分析 | 第17-31页 |
2.3.1 读写器到标签的通信 | 第17-19页 |
2.3.2 标签到读写器的通信 | 第19-23页 |
2.3.3 读写器与标签的链接时限 | 第23-24页 |
2.3.4 协议防碰撞机制 | 第24-25页 |
2.3.5 标签存储区 | 第25-29页 |
2.3.6 标签状态 | 第29-31页 |
2.4 标签鉴别流程 | 第31-36页 |
2.4.1 标签对读写器的鉴别流程 | 第32-33页 |
2.4.2 读写器对标签的单向鉴别操作流程 | 第33-35页 |
2.4.3 双向鉴别操作流程 | 第35-36页 |
2.4.4 安全通信协议 | 第36页 |
2.5 循环冗余验证 | 第36-41页 |
2.5.1 CRC 算法基本原理 | 第37-39页 |
2.5.2 国标中 CRC 设计 | 第39-40页 |
2.5.3 CRC 组合逻辑实现 | 第40-41页 |
2.6 总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标签数字基带设计 | 第42-60页 |
3.1 数字基带设计的整体考虑 | 第42-43页 |
3.2 数字基带的整体架构 | 第43-45页 |
3.3 数字基带低功耗设计方法 | 第45-46页 |
3.4 数字基带设计 | 第46-58页 |
3.4.1 初始化模块 INIT | 第46-47页 |
3.4.2 TPP 解码模块 DECODER | 第47-48页 |
3.4.3 命令解析模块 CMD_PARSE | 第48-50页 |
3.4.4 主状态机模块 SCU | 第50页 |
3.4.5 随机数产生模块 RNG | 第50-52页 |
3.4.6 接口模块 IE | 第52-53页 |
3.4.7 输出控制模块 OCU | 第53-56页 |
3.4.8 分频模块 DIV | 第56-57页 |
3.4.9 功耗管理模块 PMU | 第57-58页 |
3.5 总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数字基带综合与物理实现 | 第60-80页 |
4.1 设计流程 | 第60-62页 |
4.2 基带综合 | 第62-65页 |
4.3 基带物理实现 | 第65-76页 |
4.3.1 数据准备(setup) | 第66-67页 |
4.3.2 布图规划(floorplane) | 第67-68页 |
4.3.3 时序参数设置(timing setup) | 第68-69页 |
4.3.4 布局(pacement) | 第69-71页 |
4.3.5 时钟树综合(CTS) | 第71-73页 |
4.3.6 布线(route) | 第73-74页 |
4.3.7 可制造性设计(DFM) | 第74-76页 |
4.3.8 数据导出(stream out) | 第76页 |
4.4 静态时序分析(STA) | 第76-78页 |
4.5 层次化 DRC&LVS | 第78-79页 |
4.6 总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