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概述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主缆模型热物性参数实验研究 | 第13-58页 |
2.1 热物性参数实验测试基本理论 | 第13-18页 |
2.1.1 主缆热物性参数测试理论 | 第13-18页 |
2.1.2 试验测试方法评价 | 第18页 |
2.2 主缆模型及加热和测温系统 | 第18-28页 |
2.2.1 主缆模型设计及制作 | 第18-20页 |
2.2.2 模型加热系统 | 第20-24页 |
2.2.3 模型测温系统 | 第24-27页 |
2.2.4 试验模型 | 第27-28页 |
2.3 主缆模型热物性参数试验结果 | 第28-58页 |
2.3.1 稳态法测试主缆模型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 | 第28-37页 |
2.3.2 瞬态法测试主缆模型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 | 第37-44页 |
2.3.3 主缆表面换热系数测试及特征关联式计算 | 第44-49页 |
2.3.4 主缆模型截面的温度场计算验证 | 第49-54页 |
2.3.5 影响主缆热物性参数的因素分析 | 第54-56页 |
2.3.6 研究结论 | 第56-58页 |
第三章 鱼嘴长江特大桥施工阶段主缆温度场研究 | 第58-96页 |
3.1 测试技术 | 第58页 |
3.2 基准索股架设阶段基准索温度场研究 | 第58-61页 |
3.2.1 温度测点布置 | 第59页 |
3.2.2 温度测量天气及时间 | 第59页 |
3.2.3 温度测量结果 | 第59-61页 |
3.2.4 基准索股架设阶段基准索温度测量结论 | 第61页 |
3.3 冬季主缆架设期间主缆表面温度场研究 | 第61-65页 |
3.3.1 主缆表面温度测点布置和测试时间 | 第61-62页 |
3.3.2 温度测试结果 | 第62-64页 |
3.3.3 冬季主缆架设期间主缆表面温度测试结论 | 第64-65页 |
3.4 春夏之交大桥索夹定位阶段主缆表面温度场研究 | 第65-69页 |
3.4.1 测点布置 | 第65-66页 |
3.4.2 天气情况 | 第66页 |
3.4.3 测点温度测试曲线分析 | 第66-67页 |
3.4.4 主缆表面平均温度分析 | 第67-68页 |
3.4.5 缆表面测试温差分析 | 第68-69页 |
3.4.6 测试结论 | 第69页 |
3.5 夏季加劲梁架设阶段主缆表面温度场研究 | 第69-84页 |
3.5.1 测点布置 | 第70-71页 |
3.5.2 天气情况 | 第71-72页 |
3.5.3 表面各测点温度变化研究 | 第72-74页 |
3.5.4 表面各测点温度变化研究 | 第74-77页 |
3.5.5 表面各测点温度沿主缆纵向分布特点 | 第77-78页 |
3.5.6 表面各测点温度分布特点 | 第78-83页 |
3.5.7 夏季主缆表面温度测试结论 | 第83-84页 |
3.6 施工阶段主缆温度场研究结论 | 第84-86页 |
3.7 主缆温度场研究在鱼嘴长江大桥施工中的应用 | 第86-96页 |
3.7.1 温度对主缆线形的影响计算 | 第86-89页 |
3.7.2 温度研究的其他工程应用 | 第89-96页 |
第四章 山区大跨度悬索桥主缆温度效应研究 | 第96-120页 |
4.1 研究内容 | 第96页 |
4.2 山区大跨度悬索桥主缆温度效应及影响研究 | 第96-110页 |
4.2.1 山区复杂环境下大跨度悬索桥温度场特点 | 第96-99页 |
4.2.2 山区大跨度悬索桥主缆温度效应实例研究 | 第99-110页 |
4.3 温度作用下主缆结构次应力研究 | 第110-116页 |
4.3.1 不同跨度和矢跨比下整体温度变化对主索鞍处主缆局部受力分析 | 第111-113页 |
4.3.2 不同直径和矢跨比下整体温度变化对主缆索夹处局部受力分析 | 第113-116页 |
4.3.3 主缆纵向温差对主索鞍和索夹处的局部受力影响 | 第116页 |
4.4 主缆截面温差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 第116-119页 |
4.4.1 计算假定及模型 | 第116-117页 |
4.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17-119页 |
4.5 温度效应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119-12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2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20-121页 |
5.2 今后的工作展望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