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理论的多跨连续梁拱组合桥施工控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 | 第9-13页 |
1.1.1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1.2 工程背景及特点 | 第10-13页 |
1.2 桥梁施工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6页 |
1.2.2 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有限元模型及计算结果 | 第18-41页 |
2.1 全桥有限元模型 | 第18-22页 |
2.1.1 单元划分 | 第19-21页 |
2.1.2 边界条件 | 第21-22页 |
2.2 计算方法 | 第22-28页 |
2.2.1 正装计算过程 | 第22-27页 |
2.2.2 倒装计算过程 | 第27-28页 |
2.3 计算结果 | 第28-33页 |
2.3.1 正装计算结果 | 第28-32页 |
2.3.2 结果校核 | 第32-33页 |
2.4 扭转效应分析 | 第33-36页 |
2.4.1 主梁实体有限元模型 | 第33-34页 |
2.4.2 扭转效应分析结果 | 第34-36页 |
2.5 拱脚应力分析 | 第36-39页 |
2.5.1 拱脚实体有限元模型 | 第37页 |
2.5.2 拱脚局部应力及变形 | 第37-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3 误差分析及状态预测 | 第41-56页 |
3.1 误差分析理论 | 第41页 |
3.2 灰色系统理论 | 第41-46页 |
3.2.1 基本原理 | 第42-45页 |
3.2.2 多变量灰模型的应用意义及方法 | 第45-46页 |
3.3 MATLAB 程序编译 | 第46-47页 |
3.3.1 MATLAB 简介 | 第46-47页 |
3.3.2 灰色系统理论的 MATLAB 实现 | 第47页 |
3.4 主梁悬臂浇筑阶段施工控制 | 第47-54页 |
3.4.1 施工控制流程 | 第47-48页 |
3.4.2 多变量灰色模型的应用及精度比较 | 第48-52页 |
3.4.3 主梁应力监控 | 第52-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4 拱肋与吊杆安装控制方法 | 第56-67页 |
4.1 桥梁拱部结构概况 | 第56页 |
4.2 拱肋与吊杆控制方法 | 第56-63页 |
4.2.1 无应力状态法原理 | 第57-60页 |
4.2.2 无应力状态量计算 | 第60-63页 |
4.3 施工控制过程 | 第63-66页 |
4.3.1 控制内容 | 第63页 |
4.3.2 拱肋线形控制 | 第63-66页 |
4.3.3 拱肋应力控制 | 第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吊杆力优化理论及方法 | 第67-73页 |
5.1 优化理论及方法 | 第67-68页 |
5.2 吊杆力优化结果 | 第68-72页 |
5.2.1 成桥吊杆力优化 | 第68-71页 |
5.2.2 施工阶段吊杆力优化 | 第71-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A MATLAB 程序 | 第80-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