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问题的提出及要解决的问题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有关村民自治的研究 | 第13-17页 |
1.2.2 现状分析及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思路及不足 | 第18-19页 |
第2章 政治文化及其与政治民主的关联:一般理论分析 | 第19-29页 |
2.1 政治文化与政治亚文化 | 第19-21页 |
2.1.1 政治文化、政治亚文化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2 政治(亚)文化的构成要素 | 第20-21页 |
2.2 政治民主的文化条件 | 第21-25页 |
2.2.1 阿尔蒙德的公民文化理论 | 第22页 |
2.2.2 科恩论民主的心理基础 | 第22-24页 |
2.2.3 英格尔哈特论自我表现价值观 | 第24-25页 |
2.3 政治(亚)文化的塑造与变迁 | 第25-29页 |
2.3.1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的塑造 | 第25-26页 |
2.3.2 制度对政治情感因素的约束作用 | 第26-27页 |
2.3.3 市场经济对政治价值观的影响 | 第27-29页 |
第3章 农民政治亚文化及其对村民自治的制约 | 第29-41页 |
3.1 农民政治认知偏差及其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 第29-33页 |
3.1.1 “好中央,坏地方”观念 | 第29-31页 |
3.1.2 “支书治村”观念 | 第31-33页 |
3.2 农民政治情感认同的两重性及其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 第33-37页 |
3.2.1 对家族与村委的双重认同 | 第33-35页 |
3.2.2 对人情与法制的双重认同 | 第35-37页 |
3.3 农民的政治价值取向及其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 第37-41页 |
3.3.1 权威主义人格 | 第37-39页 |
3.3.2 物质主义价值观 | 第39-41页 |
第4章 消解农民政治文化负面影响的对策 | 第41-52页 |
4.1 加强基层民主法制的制度建设 | 第41-44页 |
4.1.1 合理界定村两委的职责和权限 | 第41-42页 |
4.1.2 建立多元化的农村自治组织 | 第42-43页 |
4.1.3 健全农村法律体系和监督机制 | 第43-44页 |
4.2 科学治理农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 | 第44-48页 |
4.2.1 加大主流政治文化的倡导力度 | 第44-46页 |
4.2.2 加强对政治社会化媒介的引导 | 第46-48页 |
4.3 自觉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 | 第48-52页 |
4.3.1 利用公民化的外部输入机制,促进农民的社会化转型 | 第48-49页 |
4.3.2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促进内部公民性格培养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第58-5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