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言 | 第9-13页 |
1 引言 | 第13-18页 |
1.1 项目背景与意义 | 第13页 |
1.2 项目介绍以及工作总结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状况 | 第14-17页 |
1.3.1 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 | 第14-15页 |
1.3.2 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 | 第15-16页 |
1.3.3 软件自动化测试实施 | 第16-17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2 技术综述 | 第18-26页 |
2.1 Jenkins | 第18-19页 |
2.1.1 Jenkins的优点 | 第18-19页 |
2.1.2 Jenkins的Master/Slave架构 | 第19页 |
2.2 Maven | 第19-21页 |
2.2.1 Maven核心概念 | 第20-21页 |
2.2.2 Maven项目周期 | 第21页 |
2.3 Selenium | 第21-23页 |
2.3.1 Selenium 2.0的主要组成 | 第22页 |
2.3.2 Selenium WebDriver的主要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2.4 Charles | 第23-24页 |
2.5 测试相关技术 | 第24-25页 |
2.5.1 冒烟测试 | 第24-25页 |
2.5.2 回归测试 | 第25页 |
2.5.3 验收测试 | 第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冒烟自动化测试系统需求分析 | 第26-31页 |
3.1 待测产品特征分析 | 第26-27页 |
3.1.1 网站的主要功能点 | 第26页 |
3.1.2 网站的主要结构 | 第26-27页 |
3.2 系统集成分析 | 第27-28页 |
3.2.1 测试机群 | 第27页 |
3.2.2 Bug管理系统 | 第27页 |
3.2.3 Case管理系统 | 第27页 |
3.2.4 代码管理系统 | 第27-28页 |
3.3 系统功能分析 | 第28-29页 |
3.3.1 功能测试 | 第28页 |
3.3.2 界面操作性 | 第28-29页 |
3.3.3 智能分析 | 第29页 |
3.3.4 本地化测试 | 第29页 |
3.4 系统性能分析 | 第29-30页 |
3.4.1 兼容性 | 第29页 |
3.4.2 日志清晰 | 第29-30页 |
3.4.3 并行执行 | 第30页 |
3.4.4 其他性能需求 | 第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系统框架层的设计与实现 | 第31-48页 |
4.1 系统设计 | 第31-33页 |
4.1.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1-32页 |
4.1.2 系统架构分层 | 第32-33页 |
4.2 系统框架层设计 | 第33-47页 |
4.2.1 前端界面设计 | 第35-38页 |
4.2.2 业务逻辑功能设计 | 第38-39页 |
4.2.3 后台数据库设计 | 第39-45页 |
4.2.4 数据的持久化 | 第45-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测试脚本框架层及脚本的设计与实现 | 第48-61页 |
5.1 测试脚本框架层设计 | 第48-58页 |
5.1.1 脚本框架层总体实现 | 第49-50页 |
5.1.2 基于Step的测试框架 | 第50-52页 |
5.1.3 测试脚本框架层基于Step的原子性测试解决方案 | 第52-53页 |
5.1.4 Selenium封装实现 | 第53-55页 |
5.1.5 自动化分析解决方案 | 第55-56页 |
5.1.6 明晰Log设计 | 第56-58页 |
5.2 测试脚本设计 | 第58-60页 |
5.2.1 Case的选择 | 第58页 |
5.2.2 Case的自动化 | 第58-6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6 系统测试与维护 | 第61-66页 |
6.1 系统测试 | 第61页 |
6.2 系统维护 | 第61-65页 |
6.2.1 自动打包功能 | 第61-63页 |
6.2.2 代码静态检查 | 第63-65页 |
6.3 系统性能提升 | 第6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7.1 总结 | 第66-67页 |
7.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