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系列Co-M(M=Zn、Cd、Co)配合物的光伏性能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8-29页
    1.1 以 Co 为中心的配合物的研究意义第8页
    1.2 以 Co 为中心的配合物的研究现状第8-25页
        1.2.1 含不同类型配体的 Co 配合物的研究现状第10-17页
            1.2.1.1 以有机羧酸为配体的 Co 配合物第10-12页
            1.2.1.2 以 Schiff 碱为配体的 Co 配合物第12-14页
            1.2.1.3 含氮杂环类有机物为配体的 Co 配合物第14-17页
        1.2.2 以 Co-Co 为中心的同多核配合物第17-21页
            1.2.2.1 同价态多核 Co-Co 配合物第17-18页
            1.2.2.2 混合价态多核 Co-Co 配合物第18-21页
        1.2.3 以 Co-M 为中心的杂核配合物第21-25页
            1.2.3.1 Co-3d 杂核配合物第21-24页
            1.2.3.2 Co-4f 杂核配合物第24-25页
    1.3 含 Co 配合物的光电性能研究第25-26页
    1.4 表面光电压谱第26-27页
    1.5 选题目的、依据及意义第27-29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9-38页
    2.1 所用试剂与仪器第29页
        2.1.1 所用试剂第29页
        2.1.2 所用仪器第29页
    2.2 配合物的合成第29-32页
        2.2.1 配聚物[CoZn(L)_2(H_2O)4]_n(1)的合成第29-30页
        2.2.2 配聚物[CoCd(L)_2(H_2O)4]_n(2)的合成第30页
        2.2.3 配聚物 [Co(aip)(H_2O)·H_2O]_n(3)的合成第30页
        2.2.4 配合物 Co(2, 5-pdc)(H_2O)_2(7)的合成第30页
        2.2.5 配合物 Co(H_2O)6·(SO4)_2·(C_4H_(12)N_2) (8)的合成第30-31页
        2.2.6 配合物 Ni(2, 6-pdc)(C_4H_4N_3) (9)的合成第31页
        2.2.7 配合物 VO(acac)_2(C_6H_4N_3) (10)的合成第31-32页
    2.3 晶体结构的测定第32-35页
    2.4 红外光谱的分析测定与指认第35-37页
    2.5 表面光电压谱的测定第37-38页
第3章 Co-M 杂核配聚物的晶体结构及表面光电性能分析第38-56页
    3.1 配聚物(1)~(3)的结构描述第38-50页
        3.1.1 配聚物[CoZn(L)_2(H_2O)4]_n(1)的晶体结构描述第38-42页
        3.1.2 配聚物[CoCd(L)_2(H_2O)4]_n(2)的晶体结构描述第42-45页
        3.1.3 配聚物[Co(aip)(H_2O)·H_2O]_n(3)的晶体结构描述第45-50页
    3.2 配聚物(1)~(3)的 SPS、UV-Vis-NIR 吸收光谱指认及对比第50-56页
        3.2.1 配聚物[CoZn(L)_2(H_2O)4]_n(1)的 SPS、UV-Vis-NIR 吸收光谱指认及对比第50-51页
        3.2.2 配聚物[CoCd(L)_2(H_2O)4]_n(2)的 SPS、UV-Vis-NIR 吸收光谱指认及对比第51-52页
        3.2.3 配聚物[Co(aip)(H_2O)·H_2O]_n(3)的 SPS、UV-Vis-NIR 吸收光谱指认及对比第52-54页
        3.2.4 配聚物(1)~(3)的 SPS 对比第54-56页
第4章 含 Cu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表面光电性能分析第56-65页
    4.1 配合物(4)~(6)的结构描述第56-60页
        4.1.1 配合物[Cu_2(C_8H_7O_2)_4(C_2H_5OH)_2] (4)的晶体结构描述第56-57页
        4.1.2 配合物[Cu(pzc)_2]·4H_2O (5)的晶体结构描述第57-58页
        4.1.3 配合物[Cu(bpdc)(Imh)_2(H_2O)]·2H_2O(6)的晶体结构描述第58-60页
    4.2 配合物(4)~(6)的 SPS、UV-Vis-NIR 吸收光谱指认及对比第60-65页
        4.2.1 配合物[Cu_2(C_8H_7O_2)4(C_2H_5OH)_2] (4)的 SPS、UV-Vis-NIR 吸收光谱指认及对比第60-61页
        4.2.2 配合物[Cu(pzc)_2]·4H_2O (5)的 SPS 及 UV-Vis-NIR 的分析及讨论第61-62页
        4.2.3 配合物[Cu(bpdc)(Imh)_2(H_2O)]·2H_2O(6)的 SPS 及 UV-Vis-NIR 的分析及讨论第62-64页
        4.2.4 配合物(4)~(6)的 SPS 对比第64-65页
第5章 含 Ni、V、Cd、Co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表面光电性能分析第65-83页
    5.1 配合物(7)~(11)的结构描述第65-76页
        5.1.1 配合物 Co(2, 5pdc)·2H_2O (7)的晶体结构描述第65-67页
        5.1.2 配合物 Co(H_2O)6·(SO4)_2·(C_4H_(12)N_2) (8)的结构描述第67-69页
        5.1.3 配合物 Ni(2, 6-pdc)(C_4H_4N_3) (9)的晶体结构描述第69-71页
        5.1.4 配合物 VO(acac)_2(C_6H_4N_3) (10)的结构描述第71-73页
        5.1.5 配合物[Cd_2(2, 5-pdc)_2(H_2O)4]_n(11)的结构描述第73-76页
    5.2 配合物(7)~(11)的 SPS、UV-Vis-NIR 吸收光谱指认及对比第76-83页
        5.2.1 配合物 Co(2, 5-pdc)(H_2O)_4·2H_2O(7)的 SPS、UV-Vis-NIR 吸收光谱指认及对比第76-77页
        5.2.2 配合物 Co(H_2O)6·(SO4)_2·(C_4H_(12)N_2) (8)的 SPS、UV-Vis-NIR 吸收光谱指认及对比第77-78页
        5.2.3 配合物 Ni(2, 6-pdc)(C_4H_4N_3) (9)的 SPS、UV-Vis-NIR 吸收光谱指认及对比第78-79页
        5.2.4 配合物 VO(acac)_2(C_6H_4N_3) (10)的 SPS、UV-Vis-NIR 吸收光谱指认及对比第79-80页
        5.2.5 配合物[Cd_2(2, 5-pdc)_2(H_2O)_4]_n(11)的 SPS、UV-Vis-NIR 吸收光谱指认及对比第80-81页
        5.2.6 配合物(7)、(8)、(11)的 SPS 对比第81-83页
第6章 结论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附录第90-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绿色”催化新材料:氮杂环过渡金属配位超分子的设计及研究
下一篇:Lindqvist型六钼酸盐有机胺衍生物作为太阳能电池(DSSCs)光敏剂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