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问题 | 第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2.1.1 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5页 |
2.1.2 基于历史发生原理的教学研究 | 第15-17页 |
2.1.3 数学史融入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2.2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3 小结 | 第19-21页 |
第3章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3.1 历史发生原理 | 第21-22页 |
3.2 HPM教学设计理论 | 第22-24页 |
3.2.1 HPM教学设计理论框架 | 第22页 |
3.2.2 HPM教学设计原则 | 第22-23页 |
3.2.3 运用数学史的方式 | 第23-24页 |
3.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4-25页 |
第4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历史发展 | 第25-33页 |
4.1 《九章算术》的直除法 | 第25-27页 |
4.2 刘徽的互乘相消法和方程新术 | 第27-30页 |
4.3 秦九韶—利用最大公约数的互乘相消法 | 第30-31页 |
4.4 方程术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 第31-33页 |
第5章 基于历史发生原理的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 第33-71页 |
5.1 设计的目的 | 第33页 |
5.2 设计的思路 | 第33-34页 |
5.3 教材选取与教材分析 | 第34-37页 |
5.3.1 教材选取 | 第34-35页 |
5.3.2 教材分析 | 第35-37页 |
5.4 学生选择与学生分析 | 第37-38页 |
5.4.1 学生选择 | 第37页 |
5.4.2 学生分析 | 第37-38页 |
5.5 初步的教学方案 | 第38-47页 |
5.5.1 教学目标的确定 | 第38-39页 |
5.5.2 史料的选取与加工 | 第39-40页 |
5.5.3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 第40页 |
5.5.4 教学手段的选用 | 第40-41页 |
5.5.5 初步方案的形成 | 第41-47页 |
5.6 教师访谈 | 第47-52页 |
5.6.1 教师访谈的目的 | 第47-48页 |
5.6.2 教师样本 | 第48页 |
5.6.3 教师访谈的实施与结果 | 第48-52页 |
5.7 修订的教学方案 | 第52-58页 |
5.8 教学方案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 第58-70页 |
5.8.1 教学方案的实施 | 第58-60页 |
5.8.2 学生访谈 | 第60-70页 |
5.9 再次修订的教学方案 | 第70-71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71-7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1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 第77-79页 |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