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百衲形式美感影响的现代女装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我国传统百衲织物概述 | 第16-25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百衲织物的基本概念 | 第16页 |
2.1.2 百衲织物与拼布艺术 | 第16-17页 |
2.2 历史渊源 | 第17-23页 |
2.2.1 起源 | 第17-18页 |
2.2.2 传统百衲服装追溯 | 第18-23页 |
2.3 文化内涵 | 第23-25页 |
2.3.1 “惜物”观念 | 第23页 |
2.3.2 “苦修”思想 | 第23-24页 |
2.3.3 祈福避难,精神寄托 | 第24-25页 |
3 传统百衲织物的形式美感 | 第25-35页 |
3.1 形式与美感的释义 | 第25页 |
3.1.1 形式 | 第25页 |
3.1.2 美感 | 第25页 |
3.2 传统百衲织物的形式分析 | 第25-30页 |
3.2.1 构成 | 第25-28页 |
3.2.2 色彩 | 第28-29页 |
3.2.3 肌理 | 第29-30页 |
3.3 传统百衲织物的美感分析 | 第30-31页 |
3.3.1 设计思想的延续美 | 第30页 |
3.3.2 设计元素的多元美 | 第30-31页 |
3.3.3 设计手法的自由美 | 第31页 |
3.4 传统百衲织物的现存形式 | 第31-34页 |
3.4.1 佛教用品 | 第31-32页 |
3.4.2 现代服饰设计领域 | 第32-33页 |
3.4.3 家纺类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百衲形式美感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 第35-48页 |
4.1 现代女装设计的定义及特性 | 第35-36页 |
4.2 百衲艺术的市场分析 | 第36-40页 |
4.2.1 市场调查 | 第36页 |
4.2.2 百衲艺术得以继承应用的原因 | 第36-40页 |
4.3 百衲形式美感在现代女装中的风格表现 | 第40-42页 |
4.3.1 民族风格 | 第40-41页 |
4.3.2 欧普风格 | 第41-42页 |
4.3.3 嬉皮风格 | 第42页 |
4.4 百衲形式美感带给现代女装设计的启示 | 第42-46页 |
4.4.1 百衲面料与现代女装设计 | 第42-43页 |
4.4.2 百衲结构与现代女装设计 | 第43-46页 |
4.4.3 百衲思想与现代女装设计 | 第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5 设计实践 | 第48-53页 |
5.1 设计概述 | 第48-49页 |
5.1.1 设计主题 | 第48页 |
5.1.2 灵感来源 | 第48-49页 |
5.2 设计内容 | 第49-51页 |
5.2.1 色彩 | 第49页 |
5.2.2 面料 | 第49-50页 |
5.2.3 造型 | 第50页 |
5.2.4 百衲样片实验 | 第50-51页 |
5.3 设计展示 | 第51-53页 |
6 结论 | 第53-55页 |
6.1 结论 | 第53-54页 |
6.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