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论文研究的缘起 | 第11-12页 |
1.1.2 论文来源 | 第12页 |
1.2 地域文化在高铁站前广场的表现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高铁站前广场的现状 | 第14-20页 |
1.3.1 国内高铁站前广场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外高铁站前广场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高铁站与普铁站的区别 | 第16-19页 |
1.3.4 不同城市规模的高铁站设计的区别 | 第19-20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2 地域文化在高铁站前广场表达的城市意义 | 第22-40页 |
2.1 高铁建设对城市的影响 | 第22页 |
2.2 地域文化的含义 | 第22-25页 |
2.2.1 地域文化在城市中的体现 | 第23-25页 |
2.2.2 地域文化在高铁站前广场未来发展的趋 | 第25页 |
2.3 高铁站前广场中地域文化的城市关系 | 第25-26页 |
2.3.1 地域文化与群众生活的关系 | 第25-26页 |
2.3.2 地域文化与城市价值关系 | 第26页 |
2.3.3 地域文化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 第26页 |
2.4 高铁广场地域文化的城市价值 | 第26-31页 |
2.4.1 地域文化的挖掘 | 第26-27页 |
2.4.2 地域文化对于城市的整体价值所在 | 第27-31页 |
2.5 我国普铁广场与高铁广场的对比分析 | 第31-34页 |
2.5.1 布局形式对比 | 第32页 |
2.5.2 交通组织形式对比 | 第32-33页 |
2.5.3 功能构成的对比 | 第33-34页 |
2.5.4 功能定位对比 | 第34页 |
2.6 充满地域文化的站前广场与周边城市的关系 | 第34-36页 |
2.6.1 广场设计与高铁站场周边地区城市规划的关系 | 第34-35页 |
2.6.2 周边环境设计时的处理方法 | 第35-36页 |
2.7 地域文化现在面临的问题 | 第36-3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3 高铁站前广场的案例分析 | 第40-52页 |
3.1 国外案例与启示 | 第40-43页 |
3.1.1 日本札幌高铁站前广场 | 第40页 |
3.1.2 日本熊本站前广场 | 第40-41页 |
3.1.3 德国高铁站前广场 | 第41-42页 |
3.1.4 意大利米兰火车站 | 第42-43页 |
3.2 国内现有高铁的案例与启示 | 第43-46页 |
3.2.1 济南西站 | 第43-44页 |
3.2.2 杭州东站 | 第44-45页 |
3.2.3 得出的启示 | 第45-46页 |
3.3 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方法、要素与原则 | 第46-50页 |
3.3.1 高速铁路客运站的的设计方法 | 第46页 |
3.3.2 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要素 | 第46-47页 |
3.3.3 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的设计原则 | 第47-50页 |
3.3.4 高铁站的总体布局 | 第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4 太谷高铁站前广场案例分析 | 第52-72页 |
4.1 太谷站的背景 | 第52-53页 |
4.1.1 山西的城市背景 | 第52页 |
4.1.2 项目背景 | 第52页 |
4.1.3 太谷站建成的意义 | 第52-53页 |
4.2 太谷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综述 | 第53-55页 |
4.2.1 设计定位与目标 | 第53-54页 |
4.2.2 设计原则与理念 | 第54-55页 |
4.3 现代高铁站前场景观的本土化设计方法 | 第55-64页 |
4.3.1 具体办法 | 第55-59页 |
4.3.2 设计理念 | 第59页 |
4.3.3 设计方法 | 第59-64页 |
4.4 太谷高铁站前广场的功能构成和空间布局 | 第64-69页 |
4.4.1 功能构成 | 第64-67页 |
4.4.2 空间布局 | 第67页 |
4.4.3 周边设施的设计 | 第67-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5 结论 | 第72-74页 |
5.1 我国高铁站前广场应当发扬的地域文化价值 | 第72页 |
5.2 存在不足和研究展望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附录一 图表目录 | 第78-82页 |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