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唐宋诗词中的蔷薇意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本文中“蔷薇”的具体界定第8-11页
    1.2 蔷薇意象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1 蔷薇意象的研究成果综述第11-12页
        1.2.2 蔷薇意象研究的不足分析第12页
        1.2.3 本篇论文的研究思路第12-13页
第二章 唐宋诗词中含蔷薇意象作品的创作第13-25页
    2.1 唐宋诗词中含蔷薇意象诗歌的量化统计第13-15页
    2.2 唐宋诗词中含蔷薇意象作品的繁荣第15-19页
        2.2.1 含蔷薇意象作品数量增多第15-17页
        2.2.2 含蔷薇意象作品质量提升第17-18页
        2.2.3 含蔷薇意象作品形式变化第18-19页
    2.3 唐宋诗词中含蔷薇意象作品繁荣的原因第19-25页
        2.3.1 客观因素:社会环境第19-23页
            2.3.1.1 经济:唐宋园林业大发展第19-21页
                (1)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美的追求第20-21页
                (2)园林经济在唐宋大发展第21页
            2.3.1.2 文化:唐宋以来与蔷薇相关的消费习俗兴起第21-23页
                (1)蔷薇水浣手第22页
                (2)饮用蔷薇露第22-23页
                (3)蔷薇叶、蔷薇根入药第23页
        2.3.2 主观因素:诗人的身世与蔷薇特性吻合第23-25页
            2.3.2.1 经历上的契合第23-24页
            2.3.2.2 感情上的共鸣第24-25页
            2.3.2.3 精神上的同志第25页
第三章 :唐宋诗词中蔷薇的审美表现第25-31页
    3.1 唐宋诗词中蔷薇意象展现的自然美第25-27页
        3.1.1 花多而美第26页
        3.1.2 花色各异第26-27页
        3.1.3 花香怡人第27页
    3.2 唐宋诗词中蔷薇意象的景观美第27-31页
        3.2.1 多意象组合下的蔷薇之美第27-29页
            3.2.1.1 意象组合的色彩美第28页
            3.2.1.2 意象组合的动态美第28-29页
        3.2.2 不同生长地点下的蔷薇之美第29-31页
            3.2.2.1 私密空间的含蓄美第29-30页
            3.2.2.2 外部空间的野性美第30-31页
第四章 :唐宋诗词蔷薇意象的意蕴分析第31-47页
    4.1 初春生机之喜与感时伤怀之愁第32-36页
        4.1.1 春季生机之喜第32-34页
            4.1.1.1 迎春之喜第32页
            4.1.1.2 新生之欢第32-33页
            4.1.1.3 青春之乐第33-34页
        4.1.2 感时伤怀之愁第34-36页
            4.1.2.1 时光匆匆的感慨第34页
            4.1.2.2 好物易逝的伤感第34-35页
            4.1.2.3 世事无常的哀叹第35-36页
    4.2 安于市朝之喧闹与修身避世之恬静第36-40页
        4.2.1 安于市朝之喧闹第36-38页
            4.2.1.1 安于市井的积极第37页
            4.2.1.2 周旋朝堂的自信第37-38页
        4.2.2 修身避世之恬静第38-40页
            4.2.2.1 求仙问道的淡泊第39页
            4.2.2.2 暂入佛寺的平静第39-40页
    4.3 羁旅游子之思与怀人思妇之念第40-44页
        4.3.1 羁旅游子之思第40-42页
            4.3.1.1 切切思乡情第41页
            4.3.1.2 荣归故里之盼第41-42页
        4.3.2 怀人思妇之念第42-44页
            4.3.2.1 花下的百转千思第42-43页
            4.3.2.2 等待中的幽怨哀愁第43-44页
    4.4 奋发图强之志与柔弱闲散之风第44-47页
        4.4.1 士人奋发图强之志第44-45页
            4.4.1.1 厚积薄发之势第44-45页
            4.4.1.2 怀才之志难抒第45页
        4.4.2 女子柔弱闲散之风第45-47页
            4.4.2.1 美艳柔弱第46页
            4.4.2.2 慵懒闲散第46-47页
第五章 唐宋诗词蔷薇意象意蕴产生原因及特点分析第47-55页
    5.1 唐宋诗词蔷薇意象意蕴丰富性原因第47-53页
        5.1.1 对前代意蕴的继承第47-48页
        5.1.2 唐宋诗歌理论发展的影响第48-49页
            5.1.2.1 唐朝的“兴寄”与“风骨”与蔷薇意象的所表达的奋发之志第48页
            5.1.2.2 宋朝理学与蔷薇诗的理趣第48-49页
        5.1.3 蔷薇本身的特性:时光的见证第49-50页
        5.1.4 唐宋文人庶民性格的凸显第50-52页
            5.1.4.1 享乐心态第50-51页
            5.1.4.2 安于现状第51-52页
        5.1.5 战乱后对安稳的追求第52-53页
            5.1.5.1 乐观生活第52-53页
            5.1.5.2 理性处事第53页
            5.1.5.3 行为务实第53页
    5.2 薇意象意蕴的特点第53-55页
        5.2.1 蔷薇意象意蕴使用的多样性第53-54页
        5.2.2 蔷薇意象在同一主题的两面性第54页
        5.2.3 蔷薇意象意蕴内涵的深刻化第54-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格物与恋物:当下物质书写的两种范式--以王安忆和董启章为例
下一篇:郭子章著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