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緒論 | 第11-16页 |
(一) 選題意義 | 第11页 |
(二) 研究現狀 | 第11-14页 |
(三) 论文创新点 | 第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郭子章生平與交游活動 | 第16-28页 |
(一) 郭子章生平 | 第16-21页 |
(二) 郭子章交游考 | 第21-28页 |
1.與老師胡直的交往 | 第21-22页 |
2.與摯友康祥卿的交往 | 第22-23页 |
3.與同僚王佐的交往 | 第23-24页 |
4.與山人陳繼儒的交往 | 第24-25页 |
5.與藏書家祁承爍的交往 | 第25-26页 |
6.與西方傳教士利瑪竇的交往 | 第26-28页 |
二、郭子章著述考 | 第28-89页 |
(一) 郭子章撰寫的著作 | 第28-49页 |
1.經部易類《易解》十五卷 | 第28页 |
2.史部地理類《黔記》六十卷 | 第28-32页 |
3.史部地理類《郡縣釋名》二十六卷 | 第32-35页 |
4.子部道家類《老子集解》二卷 | 第35-36页 |
5.子部雜家類《疾慧编》二卷 | 第36页 |
6.集部別集類《閩前草》六卷,《閩藩草》九卷 | 第36-37页 |
7.集部別集類《留草》十卷 | 第37页 |
8.集部別集類《粤草》十卷、《蜀草》十卷(合刻) | 第37-39页 |
9.集部別集類《浙草》十六卷 | 第39-40页 |
10.集部別集類《晉草》十卷 | 第40页 |
11.集部別集類《楚草》十三卷 | 第40页 |
12.集部別集類《家草》八卷 | 第40页 |
13.集部別集類《黔草》二十一卷 | 第40-43页 |
14.集部別集類《養草》七卷 | 第43页 |
15.集部別集類《傳草》二十一卷首一卷 | 第43-45页 |
16.集部詩文評類《豫章詩話》六卷 | 第45-49页 |
(二) 郭子章編纂的著作 | 第49-76页 |
1.史部傳記類《聖門人物志》十二卷 | 第49-53页 |
2.史部傳記類《官釋》十卷 | 第53-54页 |
3.史部地理類《潮中雜記》十二卷 | 第54-56页 |
4.史部地理類《豫章書》一百二十四卷 | 第56-57页 |
5.史部地理類《明州阿育王山志》十卷 | 第57-60页 |
6.史部地理類《太洋洲蕭侯廟志》六卷 | 第60-63页 |
7.子部醫家類《博集稀痘方論》二卷、《痘書》三卷 | 第63页 |
8.子部譜錄類《嬪衣生馬記》一卷(《名馬記》) | 第63-68页 |
9.子部譜錄類《嬪衣生劍記》一卷 | 第68-70页 |
10.子部雜家類《六語》三十一卷 | 第70-74页 |
11.子部雜家類《新刊舉業利用六子拔奇》六卷、《鼎鍥青螺郭先生注釋小試論彀評林》六卷 | 第74-75页 |
12.子部類書類《黔類》十八卷 | 第75-76页 |
(三) 郭子章著作存目 | 第76-89页 |
三、郭子章著述的特點 | 第89-103页 |
四、結語 | 第103-105页 |
附錄 | 第105-108页 |
參考文獻 | 第108-112页 |
致謝 | 第112-11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113-11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