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热带及亚热带果类论文--枇杷论文

枇杷突变材料鉴定及果糖生物合成相关基因NAD~+-SDH变异分析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缩略词第14-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37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枇杷果实品质研究第16-22页
        1.2.1 枇杷果实品质划分第16-17页
        1.2.2 枇杷果实品质相关研究第17-22页
            1.2.2.1 外观品质第17-18页
            1.2.2.2 质地品质第18页
            1.2.2.3 风味品质第18-20页
            1.2.2.4 营养品质第20-22页
    1.3 分子标记在果树上的应用第22-35页
        1.3.1 常见分子标记及特点第22-25页
            1.3.1.1 SSR标记第22页
            1.3.1.2 ISSR标记第22-23页
            1.3.1.3 SRAP标记第23页
            1.3.1.4 RAPD标记第23-24页
            1.3.1.5 SNP标记第24页
            1.3.1.6 RFLP标记第24页
            1.3.1.7 AFLP标记第24-25页
        1.3.2 分子标记在果树上的应用第25-35页
            1.3.2.1 种质资源保存第25页
            1.3.2.2 品种鉴定第25-26页
            1.3.2.3 亲缘关系确定第26-28页
            1.3.2.4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28-31页
            1.3.2.5 遗传图谱构建第31-32页
            1.3.2.6 指纹图谱构建第32-33页
            1.3.2.7 基因定位第33-34页
            1.3.2.8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第34-35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5页
    1.5 研究内容第35-37页
第二章 枇杷突变体生物学特性及果实品质分析第37-5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2.1.1 试验材料第38页
        2.1.2 试验方法第38-40页
            2.1.2.1 物候期记录及叶片形态指标分析测定第38-39页
            2.1.2.2 果实品质测定第39-40页
        2.1.3 数据分析第40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0-48页
        2.2.1 物候期第40-41页
        2.2.2 叶形态分析第41-42页
        2.2.3 果实品质分析第42-48页
            2.2.3.1 外观品质第42页
            2.2.3.2 质地品质第42-43页
            2.2.3.3 风味品质第43-46页
            2.2.3.4 营养品质第46-47页
            2.2.3.5 TBY-1与TBW-1的果实品质第47-48页
    2.3 讨论第48-51页
第三章 枇杷突变体分子标记鉴定第51-71页
    3.1 试验材料第52页
    3.2 主要仪器设备第52-53页
    3.3 试验方法第53-61页
        3.3.1 DNA提取第53-54页
        3.3.2 引物选择第54-58页
            3.3.2.1 SSR引物第54-57页
            3.3.2.2 ISSR引物第57页
            3.3.2.3 SRAP引物及扩增第57-58页
        3.3.3 PCR扩增第58-59页
            3.3.3.1 SSR-PCR扩增第58-59页
            3.3.3.2 ISSR-PCR扩增第59页
        3.3.4 电泳检测第59-60页
        3.3.5 差异片段回收、纯化第60页
            3.3.5.1 割胶、检测第60页
            3.3.5.2 PCR扩增及回收纯化第60页
        3.3.6 差异片段克隆、测序第60-61页
            3.3.6.1 受体菌培养第60页
            3.3.6.2 目的DNA片段与pEASYTM-T3(TransGen Biotech)载体的连接第60-61页
            3.3.6.3 质粒转化第61页
            3.3.6.4 重组菌落PCR鉴定检测目的片段是否连接到克隆载体上,重组菌落进行PCR鉴定第61页
            3.3.6.5 质粒提取及测序第61页
    3.4 结果分析第61-68页
        3.4.1 DNA检测结果分析第61-62页
        3.4.2 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第62-64页
            3.4.2.1 SSR多态性分析第62-63页
            3.4.2.2 ISSR多态性分析第63-64页
            3.4.2.3 SRAP多态性分析第64页
        3.4.3 多态性片段的扩增和克隆第64-68页
    3.5 讨论第68-71页
第四章 NAD~+-SDH基因CDS序列克隆及QPCR相对表达第71-83页
    4.1 试验材料第72页
    4.2 试验方法第72-76页
        4.2.1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72-73页
        4.2.2 果糖和山梨醇含量测定第73页
        4.2.3 NAD-SDH酶活性测定第73页
        4.2.4 总RNA提取第73-74页
            4.2.4.1 总RNA提取第73-74页
            4.2.4.2 总RNA浓度检测第74页
        4.2.5 NAD~+-SDH基因CDS片段克隆第74-75页
            4.2.5.1 引物设计第74-75页
            4.2.5.2 RT-PCR扩增第75页
            4.2.5.3 NAD~+-SDH基因CDS克隆与鉴定第75页
            4.2.5.4 测序第75页
        4.2.6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75-76页
            4.2.6.1 总RNA提取第75页
            4.2.6.2 总RNA反转录第75-76页
            4.2.6.3 引物设计第76页
            4.2.6.4 实时荧光PCR反应第76页
    4.3 结果分析第76-81页
        4.3.1 总RNA浓度检测第76页
        4.3.2 枇杷NAD~+-SDH基因的克隆第76-78页
        4.3.3 枇杷成熟果实NAD~+-SDH基因的表达第78页
        4.3.4 枇杷NAD-SDH酶活性变化第78-79页
        4.3.5 枇杷果实山梨醇和果糖含量变化第79-81页
    4.4 讨论第81-83页
第五章 创新点与下一步工作设想第83-87页
    5.1 创新点第83-85页
    5.2 下一步工作设想第85页
    5.3 展望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茎秆直径、叶宽、穗粒数QTLs和叶片类病斑暨外卷突变体llmrm1的基因定位
下一篇:农杆菌介导的火龙果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及转LTP基因提高抗寒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