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4.1 有关农村教育的研究 | 第12-13页 |
1.4.2 有关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的研究 | 第13-14页 |
1.4.3 有关农村小学教师生存现状的研究 | 第14-16页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9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9-22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9页 |
2.2.2 实地考查法 | 第19-20页 |
2.2.3 问卷调查法 | 第20页 |
2.2.4 访谈法 | 第20-21页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21-22页 |
3 郴州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生存现状分析 | 第22-33页 |
3.1 郴州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 第22-25页 |
3.1.1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配备情况 | 第22页 |
3.1.2 性别结构 | 第22-23页 |
3.1.3 年龄结构 | 第23-24页 |
3.1.4 学历结构 | 第24页 |
3.1.5 职称结构 | 第24-25页 |
3.2 郴州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3.2.1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和工资待遇情况 | 第25-27页 |
3.2.2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 | 第27-28页 |
3.2.3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情况 | 第28-29页 |
3.2.4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 第29-31页 |
3.2.5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业余生活情况 | 第31-33页 |
4 影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生存现状的因素 | 第33-38页 |
4.1 社会角度 | 第33-34页 |
4.1.1 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地位 | 第33-34页 |
4.1.2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生活社会保障机制 | 第34页 |
4.2 学校方面 | 第34-36页 |
4.2.1 学校体育硬件设施 | 第35页 |
4.2.2 学校体育管理机制 | 第35-36页 |
4.2.3 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结构 | 第36页 |
4.2.4 学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 第36页 |
4.3 教师自身方面 | 第36-38页 |
4.3.1 教师的学识水平 | 第37页 |
4.3.2 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 | 第37-38页 |
5 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生存现状的建议 | 第38-43页 |
5.1 改善社会大环境,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地位 | 第38-39页 |
5.1.1 国家和政府加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投入 | 第38-39页 |
5.1.2 形成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 第39页 |
5.2 强化育人为本教育理念,提高领导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认识 | 第39页 |
5.3 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 第39-40页 |
5.4 注重体育教师自我成长,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 第40-43页 |
5.4.1 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 第41页 |
5.4.2 重视科研成果,提倡科教并重 | 第41页 |
5.4.3 保持工作热情,快乐传授体育 | 第41页 |
5.4.4 丰富业余生活,提升个人品味 | 第41-43页 |
6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附件:1 | 第45-47页 |
附件:2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