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股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2 利润操纵的理论综述 | 第13-17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对利润概念的界定 | 第13页 |
·对利润操纵概念的界定 | 第13页 |
·利润操纵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辨析 | 第13-14页 |
·利润操纵行为的理论解释 | 第14-15页 |
·利润操纵行为的性质 | 第14-15页 |
·利润操纵行为的本质 | 第15页 |
·利润操纵行为的基本形式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3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手段分析 | 第17-28页 |
·内部利润操纵行为 | 第17-21页 |
·滥用会计政策操纵利润 | 第17-21页 |
·伪造单据,虚构经济业务 | 第21页 |
·外部利润操纵行为 | 第21-27页 |
·关联交易 | 第21-24页 |
·资产重组 | 第24-26页 |
·地方政府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内部动机分析 | 第28-34页 |
·资本市场动机 | 第28-30页 |
·取得上市资格 | 第28页 |
·提高股票发行价格 | 第28-29页 |
·获得增发资格 | 第29页 |
·避免连续三年亏损被摘牌 | 第29-30页 |
·配合二级市场操作 | 第30页 |
·契约动机 | 第30-32页 |
·完成经营业绩考核 | 第30-31页 |
·保持上市公司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 | 第31页 |
·逃避法律追究的责任 | 第31-32页 |
·其他动机 | 第32-33页 |
·税收动机 | 第32页 |
·政治动机 | 第32页 |
·成本动机 | 第32页 |
·信息不完全对称动机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5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外部成因分析 | 第34-53页 |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 第34-39页 |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分析 | 第34-39页 |
·证券监管制度因素 | 第39-49页 |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行管理制度 | 第40-43页 |
·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 | 第43-46页 |
·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约束机制 | 第46-49页 |
·政府和中介机构的利益驱动 | 第49-51页 |
·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 | 第49-50页 |
·中介机构的利益驱动 | 第50-51页 |
·会计理论与制度的欠缺 | 第51-52页 |
·会计理论的欠缺 | 第51页 |
·会计制度的欠缺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程度的实证分析 | 第53-64页 |
·基本模型介绍 | 第53-56页 |
·基本模型 | 第53-55页 |
·模型的测量效果及评价 | 第55-56页 |
·实证分析 | 第56-63页 |
·模型的选择 | 第56-57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57-58页 |
·参数的估计 | 第58-61页 |
·实证结果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7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64-69页 |
·利润操纵的影响因素 | 第64-66页 |
·实证分析 | 第66-67页 |
·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66页 |
·分析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66-67页 |
·分析模型的参数分析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8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9-74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9页 |
·政策建议 | 第69-72页 |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 第69-70页 |
·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监管制度 | 第70-71页 |
·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 第71-72页 |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 第72页 |
·论文研究的局限性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表) | 第78-91页 |
后记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