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2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本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一、企业债券融资理论的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三、有关美国垃圾债券市场兴衰的研究 | 第17-18页 |
四、有关建立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的对策方面 | 第18-20页 |
第一章 企业融资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第一节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 第20-21页 |
·预期理论 | 第20页 |
·市场分割理论 | 第20-21页 |
·流动性偏好理论 | 第21页 |
第二节 融资、资本结构及融资选择理论综述 | 第21-25页 |
·MM理论及其发展 | 第22页 |
·融资结构选择与信号显示理论 | 第22-23页 |
·融资结构优化与代理成本理论 | 第23页 |
·控制权的转移与融资结构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第25-34页 |
第一节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25-27页 |
第二节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 第27-29页 |
第三节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分析 | 第29-31页 |
·融资资源类别 | 第29页 |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特点 | 第29-30页 |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 第30-31页 |
第四节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自身原因 | 第31-32页 |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 第32-33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34-36页 |
第一节 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必要性 | 第34页 |
·债券融资是融资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第34页 |
·债券融资有助于拓展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 第34页 |
第二节 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可能性 | 第34-35页 |
·我国正积极稳妥的推进金融体制创新和改革 | 第34-35页 |
·我国在积极研究和推进中小企业债券融资 | 第35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发展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障碍分析 | 第36-43页 |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 第36页 |
第二节 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制度性约束 | 第36-38页 |
·发债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要求 | 第36-37页 |
·发债主体限制 | 第37页 |
·信用担保问题突出 | 第37页 |
·信用评级缺乏 | 第37页 |
·募集资金用途限制 | 第37-38页 |
·发债利率限制 | 第38页 |
·审批手续复杂,多头监管 | 第38页 |
第三节 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市场性约束 | 第38-41页 |
·交易主体缺乏 | 第38-39页 |
·现有债券市场发展滞后 | 第39-41页 |
第四节 债券融资的技术性约束 | 第41-42页 |
·利率未市场化 | 第42页 |
·定价机制尚未形成 | 第42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集合债券模式分析 | 第43-47页 |
第一节 两种创新模式 | 第43-44页 |
·深圳中小企业信用互助协会简介 | 第43页 |
·中关村联合债券模式简介 | 第43-44页 |
第二节 集合债券的特征 | 第44-45页 |
·风险分散 | 第44页 |
·参与企业规模相对小 | 第44页 |
·参与企业的成长性好 | 第44页 |
·信息相对透明 | 第44-45页 |
第三节 集合债券的优势和不足 | 第45-46页 |
·集合债券的优势 | 第45页 |
·集合债券的不足 | 第45-46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垃圾债券兴衰史及启示 | 第47-52页 |
第一节、垃圾债券兴衰史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垃圾债券兴起的成因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垃圾债券的优势 | 第49-50页 |
·拓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 第49页 |
·为杠杆收购提供了资金来源,推动企业并购重组 | 第49页 |
·促进金融机构竞争,繁荣证券市场 | 第49-50页 |
第四节 垃圾债券的作用和启示 | 第50-51页 |
·垃圾债券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 第50页 |
·垃圾债券对我国的启示 | 第50-51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七章 构建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的对策 | 第52-70页 |
第一节 制度性突破 | 第52页 |
·推行债券发行核准制 | 第52页 |
·取消发债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的限制 | 第52页 |
·实现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 | 第52页 |
·取消中小企业债券募集资金使用渠道限制 | 第52页 |
第二节 完善债券市场建设 | 第52-57页 |
·建立场外交易市场 | 第52-56页 |
·设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 | 第56页 |
·发行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基金 | 第56页 |
·积极我国培育机构投资者,同时引进国外优秀的机构投资者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担保体系 | 第57-61页 |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功能和作用 | 第57-58页 |
·世界各国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 第58页 |
·我国融资担保体系现状与问题 | 第58-59页 |
·建立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担保体系的对策 | 第59-61页 |
第四节 完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 | 第61-67页 |
·美国债券信用评级体系简介 | 第61页 |
·信用评级在国外债券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 第61-62页 |
·我国信用评级现状及问题 | 第62-64页 |
·完善我国债券评级体系的建议 | 第64-67页 |
第五节 完善我国证券监管体系,加强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监管 | 第67-69页 |
·美国证券监管的主体和特点 | 第67-68页 |
·完善我国证券监管 | 第68-69页 |
·加强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监管 | 第69页 |
第六节 中小企业自身的诚信建设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附录-发达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 | 第7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后记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