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航空运输经济论文--中国航空运输论文--地方航空运输经济论文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天津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2-14页
        1.2.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5-19页
    2.1 航空物流第15-16页
    2.2 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第16-18页
    2.3 ISM方法研究综述第18-19页
第三章 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发展的影响因素第19-44页
    3.1 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概念界定与基本特征第19-23页
        3.1.1 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概念界定第19-20页
        3.1.2 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基本特征第20-23页
    3.2 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发展的影响因素概述第23-27页
        3.2.1 优越的区位条件第23页
        3.2.2 优势产业聚集第23-24页
        3.2.3 完善的基础保障第24-25页
        3.2.4 高效的服务流程第25-26页
        3.2.5 较低的运营成本第26页
        3.2.6 政府政策支持第26-27页
    3.3 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7-43页
        3.3.1 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发展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第27-30页
        3.3.2 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层次结构分析第30-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天津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发展路径选择第44-63页
    4.1 京津冀一体化对天津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发展的影响第44-45页
    4.2 天津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发展环境分析第45-48页
        4.2.1 经济环境第45-46页
        4.2.2 政策环境第46页
        4.2.3 行业发展环境第46-47页
        4.2.4 竞争环境第47-48页
    4.3 天津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发展现状分析第48-58页
        4.3.1 机场运输规模、结构与航线网络第48-51页
        4.3.2 航空货代与承运人第51-54页
        4.3.3 航空货站服务保障能力第54-55页
        4.3.4 航空货源结构与流失情况第55-56页
        4.3.5 口岸功能及其联检单位效率第56-57页
        4.3.6 集疏运体系和空域资源第57-58页
    4.4 天津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发展阶段第58-62页
        4.4.1 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发展阶段分析第58-61页
        4.4.2 天津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发展阶段研判第61-62页
    4.5 天津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总体发展路径第62-63页
第五章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天津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发展路径实施第63-73页
    5.1 路径分解第63-64页
    5.2 实施路线第64-65页
        5.2.1 功能完善阶段:2018-2020年第64页
        5.2.2 提质创新阶段:2021-2025年第64页
        5.2.3 生态构建阶段:2026-2030年第64-65页
    5.3 重点任务第65-73页
        5.3.1 功能完善阶段:2018-2020年第65-69页
        5.3.2 提质创新阶段:2021-2025年第69-71页
        5.3.3 生态构建阶段:2026-2030年第71-73页
第六章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天津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发展路径保障第73-75页
    6.1 加强组织管理和政策支持第73页
    6.2 加强规划和用地保障第73页
    6.3 加大资金和政策保障第73-74页
    6.4 重视专业人才储备第74页
    6.5 优化综合环境保障第74-75页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第75-77页
    7.1 研究成果第75-76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附录 调查问卷第83-87页
作者简介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港、产、城”一体化的机场地区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下一篇:我国民航运输业的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以春秋航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