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农地面源污染管控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20-26页 |
2.1 农地面源污染管控法律制度的内涵 | 第20-22页 |
2.1.1 农地面源污染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2 农地面源污染管控法律制度的概念 | 第21页 |
2.1.3 农地面源污染管控法律制度的作用 | 第21-22页 |
2.2 农地面源污染管控法律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22-24页 |
2.2.1 权利理论 | 第22页 |
2.2.2 源头治理理论 | 第22-23页 |
2.2.3 环境正义理论 | 第23页 |
2.2.4 过程管控理论 | 第23-24页 |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页 |
2.3 农地面源污染管控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24-26页 |
2.3.1 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 第24页 |
2.3.2 风险管控原则 | 第24-25页 |
2.3.3 精准管控原则 | 第25页 |
2.3.4 公众参与原则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中国农地面源污染管控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26-32页 |
3.1 中国农地面源污染的现状 | 第26-27页 |
3.1.1 农业化学制剂污染 | 第26-27页 |
3.1.2 禽畜粪便污染 | 第27页 |
3.1.3 农田灌溉污染 | 第27页 |
3.2 中国农地面源污染管控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27-32页 |
3.2.1 中国农地面源污染管控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28页 |
3.2.2 中国农地面源污染管控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 | 第28-32页 |
第四章 中国农地面源污染管控法律制度的问题与成因 | 第32-38页 |
4.1 中国农地面源污染管控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4.1.1 指导思想欠缺过程管控理论指引 | 第32页 |
4.1.2 农田施用管控环节缺失 | 第32-33页 |
4.1.3 管控主体不明确 | 第33-34页 |
4.1.4 配套制度不足 | 第34页 |
4.2 中国农地面源污染管控法律制度问题的成因 | 第34-38页 |
4.2.1 传统思想观念制约 | 第34-36页 |
4.2.2 粗放型农业生产模式阻碍 | 第36页 |
4.2.3 传统立法存在弊端 | 第36页 |
4.2.4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分散 | 第36-37页 |
4.2.5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力度薄弱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完善中国农地面源污染管控法律制度 | 第38-46页 |
5.1 明确农地面源污染管控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 | 第38页 |
5.2 完善农地面源污染管控法律制度的法律规范 | 第38-40页 |
5.2.1 强化科学立法观念 | 第38-39页 |
5.2.2 法律规范具体化 | 第39页 |
5.2.3 完善制定环境标准 | 第39-40页 |
5.3 强调农业生产者的环境义务与法律责任 | 第40-41页 |
5.3.1 建立农业生产资格准入制度 | 第40-41页 |
5.3.2 明确农地面源污染法律责任主体 | 第41页 |
5.4 建立农地质量科学管理补贴制度 | 第41-42页 |
5.4.1 建立农地档案管理制度 | 第41-42页 |
5.4.2 实行农地面源污染补贴制度 | 第42页 |
5.5 完善农地面源污染管控主体制度 | 第42-44页 |
5.5.1 明确管控主体 | 第42-43页 |
5.5.2 明确管控主体的权责 | 第43-44页 |
5.5.3 加强基层组织的管控 | 第44页 |
5.6 建立公众参与农地面源污染管控制度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