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1 水蛭的研究概况 | 第9-14页 |
1.1 水蛭的分布、分类 | 第9-10页 |
1.1.1 水蛭的分布 | 第9页 |
1.1.2 水蛭的分类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对水蛭的研究 | 第10-11页 |
1.3 水蛭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1-13页 |
1.3.1 水蛭素 | 第11页 |
1.3.2 重组水蛭素 | 第11-12页 |
1.3.3 其他多肽及蛋白质类大分子成分 | 第12页 |
1.3.4 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 第12页 |
1.3.5 其他小分子 | 第12-13页 |
1.4 水蛭炮制 | 第13-14页 |
2 抗氧化蛋白、多肽的研究 | 第14-16页 |
2.1 自由基 | 第14页 |
2.2 活性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 | 第14页 |
2.3 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剂 | 第14-15页 |
2.4 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 | 第15页 |
2.5 抗氧化蛋白、多肽的研究 | 第15-16页 |
3 用于蛋白、多肽分离纯化的几种主要方法 | 第16-17页 |
4 本文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鲜品和冻干品抗氧化活性比较 | 第18-24页 |
1. 材料 | 第18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1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2.1 水蛭抗氧化蛋白粗提取方法 | 第18页 |
2.2 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9-24页 |
3.1 宽体金线蛭鲜品与冻干品蛋白粗提物得率比较 | 第19-20页 |
3.2 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 第20-23页 |
3.3 讨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宽体金线蛭蛋白提取物初步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4-31页 |
1. 材料 | 第24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1 提取方法 | 第24页 |
2.2 初步分离 | 第24-25页 |
2.3 分离的宽体金线蛭抗氧化蛋白活性测定 | 第25页 |
2.4 电泳测蛋白分子量 | 第2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1页 |
3.1 硫酸铵初步分离 | 第25-28页 |
3.1.1 水蛭抗氧化蛋白分段盐析部分活性 | 第26-27页 |
3.1.2 讨论 | 第27-28页 |
3.2 CM Sepharose FF 阳离子交换层析抗氧化蛋白活性 | 第28-31页 |
3.2.1 CM Sepharose FF 分离抗氧化蛋白抗氧化活性 | 第28-30页 |
3.2.2 蛋白电泳结果 | 第30页 |
3.2.3 讨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宽体金线蛭酶解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31-38页 |
1. 材料 | 第31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2. 方法 | 第31-32页 |
2.1 水蛭抗氧化活性肽提取方法 | 第31页 |
2.2 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工艺 | 第31页 |
2.3 抗氧化活性肽含量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2.4 宽体金线蛭抗氧化活性肽的分离纯化 | 第32页 |
2.5 抗氧化能力测定方法 | 第32页 |
2.6 水蛭抗氧化活性肽分子量测定 | 第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3.1 抗氧化活性肽含量测定标准曲线 | 第32页 |
3.2 最佳酶解工艺的确定 | 第32-33页 |
3.3 宽体金线蛭抗氧化活性肽的分离纯化 | 第33-34页 |
3.4 宽体金线蛭活性肽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 第34-36页 |
3.5 宽体金线蛭抗氧化活性肽的分子量 | 第36-37页 |
3.6 讨论 | 第37-38页 |
总结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