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异构想及概念转变的研究和应用--以初中力与运动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 第8-14页 |
1.1 相异构想的概念界定 | 第8页 |
1.2 相异构想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 第8-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3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4-15页 |
2.2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15-16页 |
2.3 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第3章 相异构想的研究方法及概念转变 | 第17-24页 |
3.1 相异构想的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3.2 概念转变理论 | 第21-22页 |
3.3 概念转变的方式和途径 | 第22页 |
3.4 概念转变的教学模式 | 第22-24页 |
第4章 力与运动的实践研究 | 第24-37页 |
4.1 实验设计 | 第24页 |
4.2 实验方法和过程 | 第24-25页 |
4.3 数据分析 | 第25-36页 |
4.4 实验结论 | 第36-37页 |
第5章 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 第37-43页 |
5.1 认知冲突策略 | 第37-39页 |
5.2 合作学习策略 | 第39-40页 |
5.3 辩论策略 | 第40页 |
5.4 探究性实验策略 | 第40-41页 |
5.5 类比教学策略 | 第41-43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教学建议 | 第43-4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3页 |
6.2 教学建议 | 第43-44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