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黄姑鱼超氧化物歧化酶家族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2-20页
    1.1 黄姑鱼简介第12页
    1.2 水环境中的无机氮及其对鱼类的影响第12-13页
        1.2.1 氨氮第12-13页
        1.2.2 亚硝态氮第13页
        1.2.3 硝态氮第13页
    1.3 氧自由基与抗氧化系统第13-15页
        1.3.1 氧自由基第13-14页
        1.3.2 抗氧化系统第14-15页
    1.4 SOD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第15-18页
        1.4.1 SOD的研究进展第15-17页
        1.4.2 SOD在水生动物中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4.3 SOD的应用第18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20页
第2章 黄姑鱼IcSOD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第20-53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3页
        2.1.1 实验动物第20页
        2.1.2 主要试剂第20页
        2.1.3 菌株和载体第20页
        2.1.4 引物第20-21页
        2.1.5 仪器设备第21页
        2.1.6 培养基配置第21-22页
        2.1.7 常用试剂配置第22-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34页
        2.2.1 氨氮和亚硝态氮毒性实验第23页
        2.2.2 黄姑鱼健康组织取样第23-24页
        2.2.3 总RNA的提取第24-25页
        2.2.4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及检测第25-26页
        2.2.5 NaIcSODcDNA序列筛选及同源片段验证第26-28页
        2.2.6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8页
        2.2.7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第28-29页
        2.2.8 NaIcSOD的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第29-33页
        2.2.9 GSTpull-down第33页
        2.2.10 纯化蛋白的SOD酶活测定及其温度/pH稳定性测试第33-34页
    2.3 结果第34-50页
        2.3.1 氨氮和亚硝态氮对黄姑鱼的急性毒性实验第34-36页
        2.3.2 RNA提取及cDNA质量检测第36-37页
        2.3.3 NaIcSOD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7-42页
        2.3.4 NaIcSODmRNA组织分布和急性毒性实验后的表达变化第42-44页
        2.3.5 NaIcSOD重组表达与纯化第44-48页
        2.3.6 GST下拉寻找与黄姑鱼IcSOD相互作用的蛋白第48-49页
        2.3.7 NaIcSOD的温度/pH稳定性测试第49-50页
    2.4 讨论第50-53页
第3章 黄姑鱼EcSOD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第53-70页
    3.1 实验材料第53-54页
        3.1.1 实验动物第53页
        3.1.2 主要试剂第53页
        3.1.3 菌株和载体第53页
        3.1.4 引物第53页
        3.1.5 仪器设备第53页
        3.1.6 培养基配置第53-54页
        3.1.7 常用试剂配置第54页
    3.2 实验方法第54-55页
        3.2.1 氨氮和亚硝态氮毒性实验第54页
        3.2.2 黄姑鱼健康组织取样第54页
        3.2.3 总RNA的提取第54页
        3.2.4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及检测第54页
        3.2.5 NaEcSODcDNA序列筛选及同源片段验证第54页
        3.2.6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4页
        3.2.7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第54页
        3.2.8 NaEcSOD的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第54页
        3.2.9 GSTpull-down及蛋白质质谱分析第54-55页
        3.2.10 纯化蛋白的SOD酶活测定及其温度/pH稳定性测试第55页
    3.3 结果第55-67页
        3.3.1 RNA提取及cDNA质量检测第55页
        3.3.2 NaEcSOD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5-60页
        3.3.3 NaEcSODmRNA组织分布及急性毒性实验后的表达变化第60-62页
        3.3.4 NaEcSOD重组表达与纯化第62-65页
        3.3.5 GST下拉寻找与黄姑鱼EcSOD相互作用的蛋白及其质谱分析第65-66页
        3.3.6 NaEcSOD的温度/pH稳定性测试第66-67页
    3.4 讨论第67-70页
第4章 黄姑鱼MnSOD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第70-83页
    4.1 实验材料第70-71页
        4.1.1 实验动物第70页
        4.1.2 主要试剂第70页
        4.1.3 菌株和载体第70页
        4.1.4 引物第70页
        4.1.5 仪器设备第70页
        4.1.6 培养基配置第70-71页
        4.1.7 常用试剂配置第71页
    4.2 实验方法第71页
        4.2.1 氨氮和亚硝态氮毒性实验第71页
        4.2.2 黄姑鱼健康组织取样第71页
        4.2.3 总RNA的提取第71页
        4.2.4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及检测第71页
        4.2.5 NaMnSODcDNA序列筛选及同源片段验证第71页
        4.2.6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1页
        4.2.7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第71页
        4.2.8 NaMnSOD的原核表达第71页
    4.3 结果第71-80页
        4.3.1 RNA提取及cDNA质量检测第71-72页
        4.3.2 NaMnSOD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2-76页
        4.3.3 NaMnSODmRNA组织分布及急性毒性实验后的表达变化第76-78页
        4.3.4 NaMnSOD重组表达第78-80页
    4.4 讨论第80-83页
第5章 总结第83-85页
    5.1 结论第83页
    5.2 创新点第83-84页
    5.3 展望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4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穴青蟹肌质钙结合蛋白的过敏性研究
下一篇:大黄鱼TAK1基因与其结合蛋白TAB1和TAB2的克隆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