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智慧教育视域中差异化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绪论第20-44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20-33页
        一、重大机遇第22-27页
        二、主要困境第27-30页
        三、研究动机第30-33页
    第二节 研究定位与研究问题第33-35页
        一、研究定位第33-34页
        二、研究问题第34-35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35-37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35-36页
        二、ITIAS互动分析法第36页
        三、教育实验法第36页
        四、问卷法第36页
        五、访谈法第36-37页
        六、其他第37页
    第四节 研究意义第37-39页
        一、理论意义第37-38页
        二、实践意义第38-39页
    第五节 核心概念第39-42页
        一、(习得)能力第39页
        二、智慧教育第39-40页
        三、教学模式第40-41页
        四、技术支持的差异化教学第41页
        五、教学结构第41-42页
    第六节 论文结构框架第42-44页
第一章 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者能力模型第44-70页
    第一节 数字时代的智慧教育第44-51页
        一、当今数字时代背景简析第44-45页
        二、数字时代的智慧教育第45-51页
    第二节 智慧学习者能力模型建构第51-67页
        一、习得能力:一种方法论支持第51-53页
        二、“智慧”的构成:心理学家的追问第53-57页
        三、智慧(专家)学习者能力模型建构第57-65页
        四、智慧学习者的主要特征第65-67页
    第三节 差异化教学:塑造智慧学习者的优选策略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二章 “差异化教学”研究述评第70-93页
    第一节 差异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第71-75页
        一、脑神经科学第71-72页
        二、经验学习理论第72-73页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73-74页
        四、学习科学第74-75页
    第二节 重要学者的基本观点第75-77页
    第三节 差异化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第77-90页
        一、差异化教学的基本内涵第77-79页
        二、差异化教学的核心特征第79-83页
        三、差异化教学的基本组件第83-84页
        四、差异化教学的基本原则第84-90页
    第四节 简要述评第90-91页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三章 模式创新:智慧教育对差异化教学的新诉求第93-113页
    第一节 智慧教育的真实愿景第93-95页
        一、塑造智慧(专家)学习者第93-94页
        二、整合智能技术优势第94页
        三、创新教学策略、模式、方法第94-95页
    第二节 智慧教育需要新的教学结构作为支撑第95-103页
        一、需求:智慧教育蕴含新的教学结构第95-98页
        二、矛盾:学校主流教学模式难以实现智慧教育的教学结构第98-100页
        三、模式创新:智慧教育对差异化教学的新诉求第100-103页
    第三节 差异化教学模式的支持条件第103-111页
        一、智能化学习环境第103-104页
        二、智慧化学习活动第104-105页
        三、便捷化学习工具第105-106页
        四、适应性学习资源第106-107页
        五、多元化评价方式第107页
        六、差异化教学策略第107-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四章 智慧教育视域中差异化教学模式设计第113-140页
    第一节 智慧教育视域中差异化教学模式设计框架第113-115页
    第二节 智慧教育视域中的差异化教学模式第115-133页
        一、学生数据第116页
        二、学生差异第116页
        三、差异化教学组件第116页
        四、应用目标第116-117页
        五、操作程序第117-133页
    第三节 差异化教学模式应用决策模型与策略矩阵第133-137页
        一、决策模型第133-134页
        二、策略矩阵第134-137页
    第四节 基于学生数据的教学决策过程第137-138页
    第五节 差异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第138-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第五章 差异化教学模式应用实证研究第140-182页
    第一节 第一轮探索性研究过程与反思第140-145页
        一、探索性研究过程与方法第140-141页
        二、探索性研究结果与反思第141-145页
    第二节 第二轮正式研究设计与实施第145-181页
        一、研究方案设计第145-155页
        二、数据收集与处理第155页
        三、实验数据定量分析第155-175页
        四、课堂教学结构分析第175-181页
    本章小结第181-182页
第六章 现场访谈:深度分析差异化教学模式的实效第182-200页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第182-184页
    第二节 访谈资料分析第184-197页
        一、关于感知风格和学习风格第184-186页
        二、关于导学案第186-187页
        三、关于学习活动与教学组织形式第187-188页
        四、关于核心知识网络第188-191页
        五、关于创新第191-194页
        六、关于善用技术第194-195页
        七、关于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第195-197页
    本章小结第197-20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200-207页
    第一节 研究总结第200-203页
        一、智慧教育是信息化教育在智慧地球时代对素质教育的主动回应第201页
        二、教学模式创新是智慧教育对差异化教学的新诉求第201-202页
        三、技术支持下的差异化教学模式设计第202页
        四、差异化教学模式教学应用效果验证第202-203页
    第二节 创新之处第203-205页
        一、对“习得能力”的方法论意义进行探讨与应用第203-204页
        二、建构了智慧(专家)学习者能力模型第204页
        三、设计了智慧教育视野下的差异化教学模式第204页
        四、提出了差异化教学模式应用决策模型与策略矩阵第204-205页
        五、运用ITIAS侦测课堂教学结构第205页
    第三节 后续研究与展望第205-207页
参考文献第207-223页
    (一)中文文献第207-214页
    (二)英文文献第214-223页
附录第223页
附录1第223-228页
附录2第228-233页
附录3第233-237页
附录4第237-241页
附录5第241-243页
附录6第243-247页
附录7第247-249页
附录8第249-252页
附录9第252-253页
附录10第253-254页
附录11第254-255页
附录12第255-256页
附录13第256-257页
附录14第257-26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65-267页
后记第267-268页

论文共2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约减轮Hash函数HAS-160、RIPEMD-160和SM3的原像攻击
下一篇:基于属性的云存储访问控制与密文搜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