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3.1 交际法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交际法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国外对交际教学法应用于实际教学的早期研究 | 第13-14页 |
1.3.4 国内对交际法应用于实际教学的研究 | 第14-16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2.1 交际法定义 | 第17页 |
2.2 交际法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2.1 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理论 | 第17-18页 |
2.2.2 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 | 第18-19页 |
2.2.3 哈里德的交际能力理论 | 第19-21页 |
2.3 交际法的内涵 | 第21-22页 |
2.3.1 以交际为目的 | 第21页 |
2.3.2 以学生为中心 | 第21页 |
2.3.3 教师对交际法的贯彻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2-29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22页 |
3.2 研究问题 | 第22页 |
3.3 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3.4 实验过程 | 第23-24页 |
3.5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3.6 实验班的教学步骤 | 第24-26页 |
3.7 实验班教学案例 | 第26-27页 |
3.8 数据收集 | 第27-29页 |
第四章 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 | 第29-42页 |
4.1 实验前测试结果和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4.2 实验中期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30-31页 |
4.3 实验后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31-33页 |
4.4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 | 第33-38页 |
4.4.1 调查问卷总结 | 第33-34页 |
4.4.2 交际教学法对《新概念英语》教学有效性实例 | 第34-38页 |
4.5 访谈的结果和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4.6 课堂观察分析 | 第39-40页 |
4.6.1 对照班级课堂观察 | 第40页 |
4.6.2 实验班级的课堂观察 | 第40页 |
4.7 主要研究发现 | 第40-42页 |
4.7.1 关于第一题的研究发现 | 第41页 |
4.7.2 关于第二题的研究发现 | 第41页 |
4.7.3 关于第三个问题的研究发现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4页 |
5.1 研究不足之处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