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从免费共享到付费传播--数字环境下知识变现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6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10-14页
        1.2.1 关于分享经济的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2 数字环境下知识传播的相关研究第11-12页
        1.2.3 数字环境下知识变现的相关研究第12-13页
        1.2.4 研究述评第13-14页
    1.3 概念界定第14-15页
        1.3.1 知识第14页
        1.3.2 公共产品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1 文献分析法第15页
        1.4.2 个案分析法第15-16页
第二章 知识有偿分享:分享经济的新旋律第16-20页
    2.1 免费和共享取代了传统的知识交易模式第16-18页
        2.1.1 传统的出版交易模式第16页
        2.1.2 用户生产内容推动知识的增长第16-17页
        2.1.3 互联网的“免费经济学”第17-18页
    2.2 知识变现平台涌现第18-20页
第三章 知识变现模式:优势及存在问题第20-38页
    3.1 UGC变现模式第20-24页
        3.1.1 个案:付费语音问答产品“京答”运营模式第20-21页
        3.1.2 “京答”平台变现模式的发展优势第21-23页
        3.1.3 “京答”变现模式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3.2 PGC变现模式第24-29页
        3.2.1 个案:以订阅为基础的媒体式产品“得到”运营模式第25-26页
        3.2.2 “得到”变现模式的发展优势第26-27页
        3.2.3 “得到”变现模式存在的问题第27-29页
    3.3 PUGC变现模式第29-34页
        3.3.1 个案:移动音频电台“喜马拉雅FM”运营模式第30-31页
        3.3.2 “喜马拉雅FM”变现模式的发展优势第31-32页
        3.3.3 “喜马拉雅FM”变现模式存在的问题第32-34页
    3.4 三大知识变现模式的对比第34-38页
        3.4.1 知识变现平台的对比第34-36页
        3.4.2 诸多平台布局PUGC变现模式第36-38页
第四章 知识变现浪潮兴起的原因第38-45页
    4.1 认知盈余得以释放第38-40页
        4.1.1 工具赋予知识分享的可能性第38页
        4.1.2 知识分享的动机早已有之第38-40页
        4.1.3 正确的激励机制促成分享行为第40页
    4.2 认知盈余趋向货币化第40-45页
        4.2.1 内容消费升级下用户需求的变迁第40-41页
        4.2.2 移动支付与虚拟支付日益普及第41-42页
        4.2.3 粉丝效应的渗透释放商业价值第42页
        4.2.4 分享经济理念促进认知盈余的盈利第42-43页
        4.2.5 负责任的知识具有稀缺性第43-45页
第五章 知识变现浪潮的社会效应第45-53页
    5.1 推动知识付费群体的形成,协助提高公众版权意识第45-46页
    5.2 推动传统出版企业产业链的延伸第46-48页
    5.3 催生实践社区由情感逻辑向经济逻辑转化第48-49页
        5.3.1 实践社区的情感逻辑第48页
        5.3.2 知识变现催生出实践社区的经济逻辑第48-49页
    5.4 推动利基市场的建设第49-51页
    5.5 过滤无效信息,遏制传播噪音的扩张第51-53页
第六章 知识变现领域的重思第53-66页
    6.1 知识变现领域的困境第53-60页
        6.1.1 知识变现平台面临版权隐患第53-55页
        6.1.2 知识产品趋向泡沫化第55-58页
        6.1.3 准入门槛低,内容监管缺失第58-59页
        6.1.4 知识变现领域存在过度营销现象第59-60页
    6.2 知识变现领域的未来展望第60-66页
        6.2.1 注重知识变现领域版权保护机制的建立第60-61页
        6.2.2 去泡沫化以重塑知识市场商业秩序第61-62页
        6.2.3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内容监管第62-63页
        6.2.4 推动知识变现回归内容核心第63-64页
        6.2.5 知识交易带来的技术想象空间第64-66页
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阴阳师》手游的传播策略研究
下一篇:新媒体背景下电视剧营销策略研究--以《白鹿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