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导论 | 第7-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关键词解释 | 第8-10页 |
1.2.1 信访 | 第8-9页 |
1.2.2 信访制度 | 第9页 |
1.2.3 法律保障 | 第9页 |
1.2.4 权利救济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3.1 我国信访制度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3.2 国外公民申诉制度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3 文献综述梳理的启示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辽宁省信访工作的现状分析 | 第18-34页 |
2.1 辽宁省信访工作概况 | 第18-20页 |
2.1.1 辽宁省信访制度的基本构成 | 第18页 |
2.1.2 辽宁省信访机构的职权 | 第18-19页 |
2.1.3 辽宁省各市信访工作的组织体系 | 第19页 |
2.1.4 辽宁省信访工作运行情况 | 第19-20页 |
2.2 辽宁省各级信访制度运行情况调查 | 第20-28页 |
2.2.1 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第20-21页 |
2.2.2 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 第21页 |
2.2.3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第21-28页 |
2.3 辽宁省信访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2.3.1 信访制度救济权利滞后 | 第28页 |
2.3.2 信访制度法律保障不健全 | 第28-29页 |
2.3.3 信访渠道不畅通 | 第29-30页 |
2.3.4 信访制度体系不完备 | 第30-31页 |
2.3.5 信访工作职责不明确 | 第31页 |
2.4 辽宁省信访制度运行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1-34页 |
2.4.1 机制原因:信访机构功能定位不明确 | 第31-32页 |
2.4.2 法律原因:根本保障不齐全 | 第32页 |
2.4.3 制度原因:信访与诉讼、复议、仲裁等途径衔接不顺畅 | 第32页 |
2.4.4 管理原因:考评体系不合理 | 第32-34页 |
3 辽宁省信访制度完善的方案设计 | 第34-41页 |
3.1 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34-35页 |
3.1.1 依法治国理论 | 第34页 |
3.1.2 群众路线理论 | 第34页 |
3.1.3 人民主权理论 | 第34-35页 |
3.1.4 社会冲突理论 | 第35页 |
3.2 方案设计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35-38页 |
3.2.1 境外公民申诉制度的启示 | 第35-37页 |
3.2.2 方案设计的国内其他省市经验借鉴 | 第37-38页 |
3.3 方案设计的模型 | 第38-41页 |
3.3.1 遵循的原则 | 第38-39页 |
3.3.2 方案设计的基本框架 | 第39-40页 |
3.3.3 方案的运行模式 | 第40-41页 |
4 辽宁省信访制度完善的措施 | 第41-48页 |
4.1 明确辽宁省信访制度的建设方向 | 第41-42页 |
4.1.1 科学规范化建设 | 第41页 |
4.1.2 民主公开化建设 | 第41页 |
4.1.3 高效便民化建设 | 第41-42页 |
4.2 增强信访制度中程序性规定的可操作性 | 第42-43页 |
4.2.1 建立健全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 | 第42页 |
4.2.2 健全信访案件的分类处理程序 | 第42-43页 |
4.2.3 完善信访工作的终结程序 | 第43页 |
4.2.4 落实信访工作的责任机制 | 第43页 |
4.3 推动信访工作创新 | 第43-46页 |
4.3.1 明晰信访工作职能 | 第43-44页 |
4.3.2 健全法治信访体系 | 第44-45页 |
4.3.3 健全信访考核制度体系 | 第45页 |
4.3.4 积极推进“互联网+信访”模式 | 第45-46页 |
4.4 辽宁省信访制度完善的保障 | 第46-48页 |
4.4.1 强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功能 | 第46页 |
4.4.2 做好全省各级信访部门和其他行政职能部门的协调及配合 | 第46页 |
4.4.3 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社会参与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A 辽宁省信访制度调查问卷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