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12-15页 |
第二章 企业战略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2.1 战略理论基础 | 第15页 |
2.2 战略分析常用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2.2.1 PEST分析法 | 第16-17页 |
2.2.2 SWOT分析 | 第17页 |
2.2.3 五力模型分析法 | 第17-18页 |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特点和企业发展的特点 | 第18-26页 |
3.1 互联网+概念 | 第18-19页 |
3.2 互联网+新时代特点 | 第19-22页 |
3.2.1 由理性的思维时代到感性理性相结合的时代 | 第19-20页 |
3.2.2 进入了快时代 | 第20-21页 |
3.2.3 进入了扁平化时代 | 第21页 |
3.2.4 由奋斗竞争到娱乐体验时代 | 第21-22页 |
3.3 互联网+企业发展的特点 | 第22-26页 |
3.3.1 企业追求用户至上,而非依赖信息不对称 | 第22-23页 |
3.3.2 盈利模式的改变 | 第23页 |
3.3.3 需要企业管理更加扁平化 | 第23-24页 |
3.3.4 需要企业进行颠覆式创新 | 第24页 |
3.3.5 需要企业有更近自由和人性的企业文化 | 第24-25页 |
3.3.6 小微企业同样有优势 | 第25-26页 |
第四章 S企业的发展遇到的问题 | 第26-35页 |
4.1 国内照明行业发展形势严峻 | 第26页 |
4.2 S企业产品发展遇到的问题 | 第26-28页 |
4.2.1 传统产品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7-28页 |
4.2.2 新成立的事业部遇到的问题 | 第28页 |
4.3 企业管理问题 | 第28-30页 |
4.3.1 组织架构问题 | 第28-30页 |
4.3.2 企业员工流失率高 | 第30页 |
4.4 产品研发问题 | 第30-33页 |
4.4.1 同时研发多款智能产品,研发投入巨大,风险极高 | 第31页 |
4.4.2 没有拳头产品 | 第31-32页 |
4.4.3 新产品研发周期太长,闭门造车 | 第32-33页 |
4.4.4 研发效率低,人员离职率高,执行力低,管理差 | 第33页 |
4.5 市场推广销售问题 | 第33-34页 |
4.5.1 没有针对普通消费者的推广方式 | 第33-34页 |
4.5.2 大众对品牌认知度低 | 第3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S企业的战略制定 | 第35-48页 |
5.1 S企业的SWOT分析 | 第35-37页 |
5.1.1 S企业具有的自身优势 | 第35-36页 |
5.1.2 S企业具有的自身劣势 | 第36页 |
5.1.3 S企业所面临的机遇 | 第36页 |
5.1.4 S企业所遇到威胁 | 第36-37页 |
5.2 互联网+对照明行业的影响 | 第37页 |
5.2.1 照明生产研发供应链进入新的模式 | 第37页 |
5.2.2 加速照明产品的革命 | 第37页 |
5.3 S企业战略的制定 | 第37-48页 |
5.3.1 调整企业组织架构,以业务为中心 | 第38-39页 |
5.3.2 调整产品战略,优化产品组合 | 第39-40页 |
5.3.3 产品增加高中低配,试用不同人群 | 第40页 |
5.3.4 打造企业产品的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 | 第40-43页 |
5.3.5 改变增值模式 | 第43-44页 |
5.3.6 进行跨界创新 | 第44-45页 |
5.3.7 使用互联网+下的销售方式推广产品 | 第45-48页 |
第六章 S企业战略实施的保证 | 第48-52页 |
6.1 S企业福利制度调查 | 第48-49页 |
6.2 完善员工激励制度 | 第49-50页 |
6.2.1 设计有效的薪资激励制度 | 第49-50页 |
6.2.2 注重员工的精神奖励,增加优秀员工奖 | 第50页 |
6.2.3 完善员工的晋升制度 | 第50页 |
6.3 重视法律法规 | 第50-52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52-54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2页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