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1 生产管理的发展概述 | 第13-14页 |
1.2.2 生产管理的发展要求和趋势 | 第14-15页 |
1.2.3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3 论文的研究问题和主要内容 | 第15-19页 |
1.3.1 研究问题 | 第15-16页 |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3.3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知识 | 第19-31页 |
2.1 生产管理概述 | 第19-22页 |
2.1.1 生产管理的新认识 | 第19-20页 |
2.1.2 生产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 第20页 |
2.1.3 生产管理的基本目标 | 第20-21页 |
2.1.4 生产管理模式的变迁 | 第21-22页 |
2.2 制造业分类及特点 | 第22-25页 |
2.2.1 根据制定生产计划方式划分 | 第22-23页 |
2.2.2 根据生产组织与物流方式划分 | 第23-25页 |
2.3 钢铁服务业相关知识 | 第25-27页 |
2.3.1 钢铁服务业概念 | 第25-26页 |
2.3.2 钢铁服务业产生及发展 | 第26-27页 |
2.4 敏捷制造相关知识 | 第27-31页 |
2.4.1 敏捷制造概念及思想 | 第27-28页 |
2.4.2 敏捷制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第28-29页 |
2.4.3 敏捷制造的主要实施方法及影响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中宝公司生产管理分析及管理思想研究 | 第31-53页 |
3.1 中宝公司介绍及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 | 第31-35页 |
3.1.1 公司业务介绍 | 第31-33页 |
3.1.2 生产管理面临问题 | 第33-35页 |
3.2 钢铁服务业特殊性及其产生 | 第35-36页 |
3.2.1 钢铁服务业的特殊性 | 第35页 |
3.2.2 特殊性的产生机理 | 第35-36页 |
3.3 生产特点及管理改善需求 | 第36-38页 |
3.3.1 中宝公司生产特点 | 第36-38页 |
3.3.2 改善管理的需求分析 | 第38页 |
3.4 基于敏捷制造思想的生产管理模式改善措施 | 第38-53页 |
3.4.1 中宝公司内部改善措施 | 第39-47页 |
3.4.2 中宝公司对外改善措施 | 第47-53页 |
第四章 中宝公司各业务板块生产管理流程分析及管理方法研究 | 第53-75页 |
4.1 各业务板块生产特点 | 第53-58页 |
4.1.1 设备检修板块特点 | 第53-55页 |
4.1.2 生产协力板块特点 | 第55-56页 |
4.1.3 制造备修板块特点 | 第56-58页 |
4.2 各板块生产特点综合分析 | 第58-61页 |
4.2.1 各板块特点比较分析 | 第58-61页 |
4.2.2 综合分析 | 第61页 |
4.3 各板块生产管理解决方案研究 | 第61-75页 |
4.3.1 设备检修板块 | 第61-67页 |
4.3.2 生产协力板块 | 第67-71页 |
4.3.3 制造备修板块 | 第71-75页 |
第五章 中宝公司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第75-87页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75-77页 |
5.1.1 系统需求总体分析 | 第75-76页 |
5.1.2 各业务板块系统需求分析 | 第76-77页 |
5.2 建立信息系统的目标 | 第77-81页 |
5.2.1 中宝公司目前实施管理系统的现状 | 第77-78页 |
5.2.2 中宝公司进一步实施管理系统的需要克服的短板 | 第78-79页 |
5.2.3 中宝公司生产数据的来源及分布 | 第79-80页 |
5.2.4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及要求 | 第80-81页 |
5.3 系统分析设计 | 第81-85页 |
5.3.1 系统总体构架分析 | 第81-83页 |
5.3.2 业务处理流程 | 第83-84页 |
5.3.3 数据流程图及结构图 | 第84-85页 |
5.4 系统开发概述 | 第85-87页 |
第六章 系统实施后的应用及分析 | 第87-94页 |
6.1 系统实施效果分析 | 第87-88页 |
6.2 系统实施后典型效果示范 | 第88-91页 |
6.3 系统实施范例 | 第91-94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4-96页 |
7.1 系统总结 | 第94页 |
7.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