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中舞曲的演奏与教学方法--以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二首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序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舞曲概论 | 第11-23页 |
1.1 舞曲的产生与发展 | 第11-12页 |
1.1.1 舞曲的产生 | 第11页 |
1.1.2 舞曲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 舞曲中典型作品体裁的发展对钢琴作品的影响 | 第12-23页 |
1.2.1 库朗特舞 | 第12-13页 |
1.2.2 小步舞 | 第13-16页 |
1.2.3 波洛涅兹 | 第16-18页 |
1.2.4 波尔卡 | 第18-20页 |
1.2.5 华尔兹 | 第20页 |
1.2.6 玛祖卡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西方钢琴作品中典型舞曲作品分类 | 第23-29页 |
第三章 舞曲的演奏与教学 | 第29-44页 |
3.1 舞曲演奏的现状 | 第29页 |
3.2 匈牙利舞蹈的特征 | 第29-31页 |
3.3 李斯特与《匈牙利狂想曲》 | 第31-44页 |
3.3.1 李斯特简介 | 第31页 |
3.3.2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 | 第31-32页 |
3.3.3 李斯特创作《匈牙利狂想曲》的初衷 | 第32-33页 |
3.3.4 《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二号的具体演奏法 | 第33-44页 |
第四章 舞曲的演奏与教学方针 | 第44-46页 |
4.1 追根溯源 | 第44页 |
4.2 寻找特点 | 第44-45页 |
4.3 亲身体验 | 第45页 |
4.4 尽量保持原汁原味 | 第45-46页 |
总结 | 第46-47页 |
参考书目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