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3页
一、刑事和解制度概述第13-18页
    (一) 刑事和解的概念第13-14页
    (二) 刑事和解的特征第14-15页
    (三) 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第15-18页
        1.利益恢复价值第15页
        2.效益价值第15-16页
        3.公正价值第16-18页
二、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第18-23页
    (一) 刑事和解的法理基础第18-20页
        1.恢复正义理论第18页
        2.诉讼契约理论第18-19页
        3.平衡理论第19-20页
    (二) 刑法理念的变化对刑事和解的影响第20-23页
        1.正确认识刑法的功能第20页
        2.死刑和短期刑的局限性第20-21页
        3.刑事法律适用价值导向对刑事和解的影响第21-23页
三、刑事和解制度的比较考察第23-30页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和解制度第23-27页
        1.英国刑事和解制度概述第23页
        2.美国刑事和解制度概述第23-24页
        3.加拿大刑事和解制度概述第24页
        4.英美法系国家刑事和解的刑事司法观第24-25页
        5.英美法系国家刑事和解的基本原则第25页
        6.英美法系国家刑事和解适用案件范围与阶段第25-26页
        7.刑事和解的步骤第26-27页
    (二) 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和解实践第27-30页
        1.德国的刑事和解制度第27-28页
        2.法国的刑事和解制度第28-29页
        3.日本的刑事和解制度第29-30页
四、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构建的实证分析第30-36页
    (一) 我国现有刑事和解的实证分析第30-33页
        1.上海市杨浦区人民调解模式第30-31页
        2.北京市加害人——被害人自行和解模式第31-32页
        3.司法调解模式第32-33页
    (二)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确立的障碍第33-36页
        1.刑事和解制度理念的确立第33-34页
        2.刑事和解对被害人的人身利益及社会利益的影响第34页
        3.刑事和解的运行缺乏应有的法制环境第34页
        4.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适用阶段和主持和解机构不明确第34-35页
        5.刑事和解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第35-36页
五、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第36-46页
    (一) 刑事和解制度的确立具有必然性第36-37页
        1.刑事和解体现了和谐司法理念第36页
        2.刑事和解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人权保障理念第36-37页
        3.刑事和解能够提高司法效率第37页
    (二)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和解的协调第37-38页
        1.刑法的修订第37页
        2.刑事诉讼法的修订第37-38页
    (三) 刑事和解的基本原则第38-39页
        1.自愿原则第38页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的原则第38页
        3.赔偿、补偿能实际履行的原则第38页
        4.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原则第38页
        5.减刑、假释审核裁定原则第38-39页
    (四) 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第39-41页
        1.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第39页
        2.普通交通肇事案件等过失犯罪第39-40页
        3.加害人具有特殊身份的案件第40页
        4.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的限制第40-41页
    (五) 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第41-42页
    (六) 刑事和解的提出与受理第42-43页
        1.刑事和解适用的阶段第42页
        2.刑事和解中的主持和解机构第42页
        3.刑事和解的提议权第42-43页
    (七) 刑事和解制度对案件的具体处理方式第43-44页
    (八) 明确死刑案件作为特殊情况的轻缓化处理第44-46页
        1.死刑案件可以轻缓化处理第44页
        2.部分死刑案件轻缓化处理的益处第44-45页
        3.刑事和解可以成为死刑案件适用死缓的条件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法律地位研究--以代理理论为考察视角
下一篇:钢琴作品中舞曲的演奏与教学方法--以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二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