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2.1 内约束力的相关概念研究 | 第11-15页 |
2.1.1 内约束力的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2.1.2 个体向群性研究 | 第12-13页 |
2.1.3 内约束力与自我控制、内在控制、自律的区别研究 | 第13-15页 |
2.2 内约束力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2.3 有关内约束力重要性的研究 | 第16-17页 |
2.4 有关内约束力形成途径的研究 | 第17-19页 |
2.5 有关内约束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9-22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2-25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3.4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3.5 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第4章 民众内约束力影响因素调查 | 第25-45页 |
4.1 内约束力问卷的编制 | 第25-33页 |
4.1.1 预测问卷形成 | 第25页 |
4.1.2 正式问卷形成 | 第25-28页 |
4.1.2.1 项目分析 | 第25-26页 |
4.1.2.2 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4.1.3 信效度分析 | 第28-33页 |
4.2 民众内约束力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 第33-41页 |
4.2.1 民众内约束力总体状况 | 第33-34页 |
4.2.2 民众内约束力影响因素差异比较 | 第34-40页 |
4.2.3 小结 | 第40-41页 |
4.3 民众内约束力影响因素的访谈调查结果 | 第41-45页 |
4.3.1 大学生对内约束力影响因素的认识 | 第41-42页 |
4.3.2 教师与企业员工对内约束力影响因素的认识 | 第42-43页 |
4.3.3 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民众内约束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4页 |
5.1 外在因素 | 第46-50页 |
5.1.1 社会文化 | 第46-47页 |
5.1.2 家庭环境 | 第47-49页 |
5.1.3 学校教育 | 第49页 |
5.1.4 同辈群体 | 第49-50页 |
5.2 内在因素 | 第50-54页 |
5.2.1 认知因素 | 第50-51页 |
5.2.2 情感因素 | 第51-53页 |
5.2.3 意志因素 | 第53-54页 |
第6章 提升我国民众内约束力的对策 | 第54-60页 |
6.1 延伸民众对向群性的认识 | 第54-57页 |
6.1.1 通过适宜的家庭环境激发向群性 | 第54-55页 |
6.1.2 通过良好的学校教育强化向群性 | 第55-56页 |
6.1.3 通过先进的社区教育激励向群性 | 第56-57页 |
6.2 加强民众内约束力“向善”倾向的培养 | 第57-60页 |
6.2.1 深化向善的理性认知 | 第57-58页 |
6.2.2 增强向善的情感体验 | 第58页 |
6.2.3 训练向善的坚定意志 | 第58-60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60-6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0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