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菌类(食用菌)论文--褶伞菌论文

光诱导香菇菌丝转色形成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7页
    1.1 香菇第12-14页
        1.1.1 香菇的生产概述第12页
        1.1.2 香菇的研究概述第12-14页
    1.2 转录组第14-17页
        1.2.1 转录组学研究技术第14-17页
        1.2.2 Illumina技术第17页
    1.3 蛋白质组第17-21页
        1.3.1 蛋白质组在真菌中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2 蛋白质组在食用菌的研究进展第19-21页
    1.4 真菌感光器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1.5 光对真菌次级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第23-26页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光诱导香菇转色分子机制的转录组分析第27-75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7-36页
        2.2.1 供试菌株第27页
        2.2.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27页
        2.2.3 菌丝的色差测定第27-28页
        2.2.4 RNA 提取和检测第28页
        2.2.5 构建转录组文库并进行测序第28-29页
        2.2.6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9-33页
            2.2.6.1 测序的原始数据第29-30页
            2.2.6.2 原始测序数据的处理第30页
            2.2.6.3 测序数据组装拼接第30-31页
            2.2.6.4 Unigene 的功能注释第31页
            2.2.6.5 Unigene 的 GO 分类第31页
            2.2.6.6 Unigene 的代谢通路分析第31-32页
            2.2.6.7 预测编码蛋白框(CDS)第32页
            2.2.6.8 Unigene 表达量注释第32页
            2.2.6.9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第32-33页
            2.2.6.10 差异基因的 GO 显著性富集分析第33页
            2.2.6.11 差异基因的 Pathway 显著性富集分析第33页
        2.2.7 差异基因的实时定量 PCR 验证第33-3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6-71页
        2.3.1 香菇菌丝在不同处理下生长的比较第36-37页
        2.3.2 菌丝色差值的变化第37-38页
        2.3.3 RNA 提取和检测第38-39页
        2.3.4 转录组测序产量分析第39-43页
        2.3.5 测序数据及其组装的质量分析第43-49页
        2.3.6 Unigene 注释结果第49-50页
        2.3.7 Unigene 的 GO 分类第50页
        2.3.8 Unigene 的 GOG 分类第50-52页
        2.3.9 Unigene 的代谢通路分析第52-55页
        2.3.10 Unigene 的编码蛋白框的预测第55-57页
        2.3.11 Unigene 的差异表达分析第57-60页
        2.3.12 差异表达基因在三个样品间的比较分析第60-61页
        2.3.13 差异 Unigene 的 GO 注释与功能分析第61-64页
        2.3.14 差异 Unigene 的 COG 功能分析第64-67页
        2.3.15 差异 Unigene 的 Pathway 富集分析第67-70页
        2.3.16 差异 Unigene 的荧光定量 PCR 分析第70-71页
    2.4 讨论第71-75页
第三章 光诱导香菇转色形成机制的蛋白质组分析第75-104页
    3.1 引言第75-7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76-83页
        3.2.1 供试菌株和培养处理第76页
        3.2.2 主要溶液及其配置第76-77页
        3.2.3 香菇菌丝蛋白质样品制备第77-78页
        3.2.4 蛋白质定量第78页
        3.2.5 蛋白质的等电聚焦电泳第78-79页
        3.2.6 胶条平衡及 SDS-PAGE 电泳第79页
        3.2.7 凝胶染色第79-80页
        3.2.8 凝胶扫描以及图像分析第80页
        3.2.9 蛋白质的酶解第80-81页
        3.2.10 本地数据库构建第81页
        3.2.11 差异蛋白质的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检索第81页
        3.2.12 差异蛋白质 GO 和 Pathway 分析第81-82页
        3.2.13 蛋白质生物信息分析第82-8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83-96页
        3.3.1 不同光照处理下香菇菌丝比较第83页
        3.3.2 不同方法对蛋白质提取的比较分析第83-84页
        3.3.3 样品电泳的三个重复比较第84-85页
        3.3.4 蛋白质表达谱分析第85-88页
        3.3.5 差异蛋白质的质谱鉴定分析第88页
        3.3.6 差异蛋白点的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第88-89页
        3.3.7 差异蛋白质的功能分类第89-90页
        3.3.8 差异蛋白质的 GO 和 Pathway 分析结果第90-92页
        3.3.9 差异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2-96页
    3.4 讨论第96-103页
        3.4.1 香菇菌丝总蛋白质的制备第96页
        3.4.2 差异蛋白质的分析第96-102页
        3.4.3 光诱导香菇菌丝转色形成的蛋白质分析第102-103页
    3.5 小结与展望第103-104页
第四章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香菇菌丝 DNA 分子标记的开发第104-112页
    4.1 引言第104-105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105页
        4.2.1 供试菌株第105页
        4.2.2 转录组数据来源第105页
        4.2.3 转录组 SSR 的筛选第105页
        4.2.4 基于转录组的 SSR 引物的设计第10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105-111页
        4.3.1 转录组 SSR 的筛选和分布第105-109页
        4.3.2 转录组 SSR 引物批量设计第109-111页
    4.4 讨论与小结第111-112页
总结与展望第112-114页
创新点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7页
附录 I 符号中英文注释第127-128页
附录 II 实验所使用的主要仪器及设备第128-129页
附录ⅲ 样品间(313C/118)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中上调表达的前 80 个基因列表第129-132页
附录ⅳ 样品间(313C/313W)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中上调表达的前 80 个基因列表第132-135页
附录ⅴ 涉及真菌感光器和次级代谢的差异表达基因第135-136页
附录ⅵ 候选的部分基因与其他真菌物种比较结果第136-137页
附录ⅶ 涉及 MAPK 和双组分系统的候选差异基因(313C/313W)结果第137-143页
附录ⅷ 成功鉴定的蛋白列表以及这些蛋白点在不同处理下的表达变化情况第143-147页
附录ⅸ 部分差异蛋白质的肽段序列及其 MALDI-TOF-TOF MS 二级质谱图第147-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待)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奖励第150-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脆弱区公路路域生态环境评价与绿化模式设计研究
下一篇:苍术属系统发育及药用植物白术的群体遗传和栽培起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