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绿化建设论文--大地园林论文--道路绿化论文

生态脆弱区公路路域生态环境评价与绿化模式设计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5-36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2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7页
        1.2.2 研究意义第17-2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0-32页
        1.3.1 生态脆弱区第20-21页
        1.3.2 公路路域生态第21-32页
        1.3.3 研究不足第32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32-36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1.4.2 研究方法第33-35页
        1.4.3 技术路线图第35-36页
2 高等级公路建设对路域土壤环境的影响第36-58页
    2.1 公路路域土壤的成因、特点第36-39页
        2.1.1 路域土壤的形成原因第36-37页
        2.1.2 路域土壤的特点第37-38页
        2.1.3 公路建设对路域土壤的影响第38-39页
    2.2 研究区自然及公路建设概况第39-42页
        2.2.1 绥满公路黄牛场至齐齐哈尔段公路第39-42页
        2.2.2 哈尔滨至阿城快速路横头山干线公路第42页
    2.3 研究方法第42-46页
        2.3.1 取样方法第42-43页
        2.3.2 样带与样方的设置第43-44页
        2.3.3 样品处理方法第44页
        2.3.4 数据分析第44-46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46-56页
        2.4.1 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变化第46-47页
        2.4.2 重金属污染评价第47-48页
        2.4.3 重金属相关性分析第48-49页
        2.4.4 土壤表层重金属质量分数与距公路距离的关系第49-53页
        2.4.5 土壤表层养分分析第53页
        2.4.6 土壤表层养分与距公路不同距离的关系第53-56页
    2.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3 高等级公路建设对路域植物的影响第58-77页
    3.1 高等级公路建设对植被的直接破坏和群落生态的影响第58-60页
        3.1.1 对植被的直接破坏第58页
        3.1.2 对植被群落生态的影响第58-60页
    3.2 研究方法第60-63页
        3.2.1 样线与样方的设置第60-61页
        3.2.2 调查内容第61页
        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61-63页
    3.3 理论依据第63-65页
        3.3.1 对比研究的理论依据第63-64页
        3.3.2 多维超球面模型(Multi-Dimensional Sphere Model)第64-65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65-75页
        3.4.1 植物数量比的变化分析第65-68页
        3.4.2 植物高度比的变化分析第68-71页
        3.4.3 群落组分水平格局变化第71-73页
        3.4.4 距公路不同距离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第73-75页
    3.5 本章小结第75-77页
4 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的植被重金属抗性研究第77-98页
    4.1 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的植被种类第77-78页
    4.2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影响第78-80页
        4.2.1 重金属对植物生长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第78-79页
        4.2.2 重金属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第79页
        4.2.3 植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与分布第79-80页
    4.3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80-82页
        4.3.1 重金属胁迫试验所用材料第80页
        4.3.2 重金属选择第80页
        4.3.3 试验材料与处理第80-81页
        4.3.4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81-82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82-95页
        4.4.1 重金属胁迫对4种苗木生长的影响第82-84页
        4.4.2 重金属胁迫对4种植物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84-87页
        4.4.3 重金属胁迫对4种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87-88页
        4.4.4 重金属胁迫对4种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88-90页
        4.4.5 重金属胁迫对4种绿化植物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第90-92页
        4.4.6 4种苗木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第92-94页
        4.4.7 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迁移分配第94-95页
    4.5 本章小结第95-98页
5 公路路域生态健康综合评价研究第98-126页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98-106页
        5.1.1 公路路域生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的内涵第98页
        5.1.2 评价指标的分类第98-99页
        5.1.3 指标体系的特点第99页
        5.1.4 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第99-100页
        5.1.5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100-106页
    5.2 公路路域生态健康综合评价模型第106-118页
        5.2.1 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模型的确定第106-108页
        5.2.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向量第108-114页
        5.2.3 公路路域生态健康的模糊综合评价第114-118页
    5.3 实例分析第118-125页
        5.3.1 公路建设项目概况第118页
        5.3.2 公路路域生态健康综合评价第118-123页
        5.3.3 分析评价结果第123-125页
    5.4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6 高等级公路路域绿化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第126-148页
    6.1 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研究第126-128页
        6.1.1 高速公路景观的概念第126页
        6.1.2 高速公路景观的特点第126-127页
        6.1.3 高速公路景观构成要素第127页
        6.1.4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内容第127-128页
        6.1.5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基本原则第128页
    6.2 景观生态学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第128-131页
        6.2.1 高速公路建设对景观生态的影响第128页
        6.2.2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原则第128-131页
    6.3 实例分析第131-146页
        6.3.1 绥满公路黄牛场至齐齐哈尔段公路景观设计第131-139页
        6.3.2 阿城至横头山干线旅游公路的原生态公路景观设计第139-146页
    6.4 本章小结第146-148页
结论第148-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62页
附录A第162-166页
附录B第166-168页
附录C第168-1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9-170页
致谢第170-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中国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光诱导香菇菌丝转色形成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