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人工地层冻结法工程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1.2.2 人工地层冻结温度场研究 | 第11-12页 |
1.2.3 冻胀、融沉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冻胀、融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第15-18页 |
1.3.1 冻胀原理与计算 | 第15-16页 |
1.3.2 冻胀对建筑、道路的危害 | 第16-18页 |
1.3.3 冻胀应对措施 | 第18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冻结帷幕温度场理论模型与有限元解法 | 第20-33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温度场控制微分方程 | 第20-22页 |
2.2.1 温度场 | 第20-22页 |
2.2.2 边界条件 | 第22页 |
2.3 热传导问题的变分问题 | 第22-23页 |
2.4 温度场有限元方程的推导 | 第23-25页 |
2.5 三维热传导有限元计算公式 | 第25-28页 |
2.5.1 温度模式与形函数 | 第25-27页 |
2.5.2 单元矩阵和向量 | 第27-28页 |
2.6 冻结位移场理论分析与有限元解法 | 第28-33页 |
2.6.1 热弹性力学方程(在只考虑有温度变化的情况下) | 第28-30页 |
2.6.2 温度作用下的应力边界条件 | 第30-31页 |
2.6.3 当量热荷载(温度变化与结构内部点的位移关系) | 第31页 |
2.6.4 等效节点热荷载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规律 | 第33-52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工程概况 | 第33-36页 |
3.3 冻胀温度发展规律模拟 | 第36-43页 |
3.3.1 建立冻胀温度场模型 | 第36-37页 |
3.3.2 冻胀温度场有限元计算参数 | 第37-38页 |
3.3.3 冻胀温度场有限元计算边界条件 | 第38页 |
3.3.4 冻胀温度场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38-43页 |
3.4 冻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规律 | 第43-47页 |
3.4.1 冻胀位移有限元模型 | 第43页 |
3.4.2 冻胀位移有限元计算模型参数 | 第43-44页 |
3.4.3 冻胀有限元计算边界条件 | 第44页 |
3.4.4 冻胀位移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结果 | 第44-47页 |
3.5 冻土融化温度变化规律 | 第47-48页 |
3.5.1 冻土融化温度有限元计算边界 | 第47页 |
3.5.2 冻土融化温度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47-48页 |
3.6 融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规律 | 第48-50页 |
3.6.1 冻土融化位移有限元计算边界 | 第48-49页 |
3.6.2 冻土融化位移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49-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土体参数对温度场影响的研究 | 第52-63页 |
4.1 导热系数对温度场影响的研究 | 第52-54页 |
4.1.1 导热系数定义及取值 | 第52页 |
4.1.2 导热系数变化温度场规律计算结果 | 第52-54页 |
4.2 密度对温度场影响规律研究 | 第54-55页 |
4.3 潜热对温度场影响规律 | 第55-57页 |
4.4 相变温度对温度场影响规律 | 第57-58页 |
4.5 比热对温度场影响规律 | 第58-59页 |
4.6 导温系数对温度场影响规律 | 第59-60页 |
4.7 地表温度对温度场影响规律 | 第60-6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冻结法不同施工工况研究 | 第63-69页 |
5.1 不同冻结管布置形式对冻结效果的影响 | 第63-65页 |
5.1.1 冻结管间距取值 | 第63页 |
5.1.2 不同冻结管间距的温度场规律计算结果 | 第63-65页 |
5.2 不同冷媒温度对冻结效果的影响 | 第65-67页 |
5.2.1 不同冷媒温度取值 | 第65-66页 |
5.2.2 不同温度的冷媒计算温度场结果 | 第66-67页 |
5.3 不同隧道衬砌保温措施对冻结效果的影响 | 第67-68页 |
5.3.1 不同隧道衬砌保温措施的散热系数取值 | 第67页 |
5.3.2 不同隧道衬砌保温措施计算温度场结果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9-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