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视野中的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术语及符号说明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28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一、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依然成为热点 | 第11-12页 |
二、 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 第12-13页 |
三、 语文教学需要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 第13-14页 |
第三节 选题的背景 | 第14-15页 |
一、 新课标提倡对话教学 | 第14-15页 |
二、 教育研究者们孜孜不倦地研究对话教学 | 第15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一、 研究成果 | 第15-23页 |
二、 分析与思考 | 第23-26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26-28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二、 论文框架 | 第26-28页 |
第一章 相关理论阐释 | 第28-42页 |
第一节 对话内涵研讨 | 第28-30页 |
一、 对话的内涵 | 第28-29页 |
二、 对话内涵分析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对话理论主要观点研讨 | 第30-37页 |
一、 巴赫金主要观点研讨 | 第30-31页 |
二、 布伯主要观点研讨 | 第31-35页 |
三、 弗莱雷的主要观点研讨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对话教学的特点 | 第37-42页 |
一、 对话教学需要师生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 | 第38页 |
二、 对话教学是师生与本文三主体间进行的对话 | 第38页 |
三、 对话教学的关键是提问 | 第38-39页 |
四、 对话教学需要师生“整个人的参与” | 第39页 |
五、 对话教学是师生间的共同合作、共同成长 | 第39页 |
六、 对话教学中师生要注意沉默、倾听和等待 | 第39-40页 |
七、 对话教学是创造生成的过程、最终达成视界融合 | 第40页 |
八、 对话教学主要是品格教育 | 第40-42页 |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 第42-53页 |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的现状 | 第42-50页 |
一、 对话教学只是为了引出教师预设好的正确答案 | 第42-44页 |
二、 语文教师忽视对话教学中的生成 | 第44-46页 |
三、 语文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46-49页 |
四、 对话教学中问题质量偏低 | 第49-50页 |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现状反思 | 第50-53页 |
一、 部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偏低 | 第50-51页 |
二、 部分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偏低 | 第51页 |
三、 部分语文教师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 | 第51-53页 |
第三章 对话教学挑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 第53-67页 |
一、 对话教学挑战语文教师教育理念 | 第53-55页 |
二、 对话教学挑战语文教师的学生观 | 第55-57页 |
三、 对话教学挑战语文教师的学习能力 | 第57-58页 |
四、 对话教学挑战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 | 第58-60页 |
五、 对话教学挑战语文教师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 第60-61页 |
六、 对话教学挑战语文教师的倾听能力 | 第61-63页 |
七、 对话教学挑战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 第63-64页 |
八、 对话教学挑战语文教师的合作精神 | 第64-65页 |
九、 对话教学挑战语文教师的提问艺术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2页 |
一、 学术论文 | 第72页 |
二、 课题研究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