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1.5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6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质量链管理理论及EPC项目质量链 | 第19-29页 |
2.1 质量链管理理论 | 第19-24页 |
2.1.1 质量链 | 第19-20页 |
2.1.2 质量链管理 | 第20-24页 |
2.2 EPC项目质量链管理 | 第24-28页 |
2.2.1 EPC项目的质量特点 | 第24-26页 |
2.2.2 质量链理论在EPC项目上的应用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EPC总承包项目质量链耦合效应分析 | 第29-36页 |
3.1 质量链耦合与EPC项目质量链耦合的概念 | 第29-30页 |
3.2 EPC项目质量链耦合的协同学基础 | 第30-32页 |
3.3 EPC项目质量链耦合效应分析 | 第32-35页 |
3.3.1 EPC项目质量链耦合分析的定义 | 第32页 |
3.2.2 EPC项目质量链耦合效应的分类 | 第32-33页 |
3.3.3 质量链耦合机理分析 | 第33-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EPC总承包项目质量链管理协同工作机制研究 | 第36-49页 |
4.1 EPC项目质量链协同工作机制的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4.2 EPC项目质量链合作伙伴关系研究 | 第37-43页 |
4.2.1 企业合作关系的类型 | 第37-38页 |
4.2.2 EPC项目质量链合作关系 | 第38-43页 |
4.3 EPC项目质量链协同工作机理分析 | 第43-47页 |
4.3.1 熵理论 | 第43-44页 |
4.3.2 熵理论在EPC项目质量链协同工作机制中的应用 | 第44-45页 |
4.3.3 建立EPC质量链协同工作效率的数学理论模型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5 EPC项目质量链管理协同工作机制绩效评价 | 第49-64页 |
5.1 EPC项目质量链管理协同工作机制绩效评价 | 第49-55页 |
5.1.1 EPC项目质量链协同工作机制绩效评价的特点与作用 | 第49-50页 |
5.1.2 EPC项目质量链协同工作机制绩效评价的方法 | 第50-52页 |
5.1.3 EPC项目质量链协同工作机制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52-55页 |
5.2 EPC项目质量链管理协同工作机制的改进 | 第55-63页 |
5.2.1 EPC项目质量链协同工作机制改进的策略 | 第55-57页 |
5.2.2 EPC项目质量链协同工作机制渐进性改进方法 | 第57-59页 |
5.2.3 EPC项目质量链革命性改进方法(业务流程重组) | 第59-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案例分析 | 第64-71页 |
6.1 背景介绍 | 第64页 |
6.2 信息熵——协同效率模型实例分析 | 第64-69页 |
6.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65-66页 |
6.2.2 质量链节点企业协同工作效率分析与评价 | 第66-6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7.1 研究工作与结论 | 第71页 |
7.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