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重庆市产业转移承接力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国际背景第9页
        1.1.2 国内背景第9-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1 关于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1-12页
        1.2.2 关于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第12-13页
        1.2.3 本文创新之处第13-14页
    1.3 主要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5-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2 产业转移相关理论及模型第17-27页
    2.1 国外关于产业转移的理论第17-20页
        2.1.1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论第17页
        2.1.2 国际生产折衷的产业转移理论第17-18页
        2.1.3 新型国际分工下的产业转移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第18页
        2.1.4 产业梯度转移的雁行发展模式论第18-19页
        2.1.5 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论第19页
        2.1.6 产业转移的区位理论第19-20页
    2.2 国内学者关于产业转移理论的探讨第20-22页
        2.2.1 产业转移的梯度理论及反梯度推移论第20-21页
        2.2.2 重合产业转移及相关理论第21页
        2.2.3 产业转移的区位论第21-22页
    2.3 空间计量的经典理论模型第22-25页
        2.3.1 空间自相关性检验方法第23-24页
        2.3.2 空间计量模型及其估计第24页
        2.3.3 空间自相关检验及 SLM、SEM 的选择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7页
3 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分析第27-37页
    3.1 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规模总况第27-28页
    3.2 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行业现状分析第28-30页
    3.3 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来源区域分布现状分析第30-32页
    3.4 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的比较分析第32-36页
        3.4.1 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导向第32-33页
        3.4.2 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第33-35页
        3.4.3 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程序第35页
        3.4.4 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35-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4 基于宏观层面的重庆市产业转移承接力度空间计量分析第37-47页
    4.1 产业转移承接力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7-40页
    4.2 数据处理及相关检验第40-42页
        4.2.1 数据处理第40页
        4.2.2 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自相关检验第40-42页
    4.3 空间计量模型的设定及回归结果第42-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5 基于微观层面的重庆市产业转移承接力度影响因素研究第47-61页
    5.1 样本数据描述第47-48页
    5.2 变量选择第48-50页
    5.3 基于企业层面的承接力度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第50-58页
        5.3.1 基于企业总体层面的结果分析第50-53页
        5.3.2 基于企业所在片区的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第53-55页
        5.3.3 基于产业类型的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第55-57页
        5.3.4 基于企业类型的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第57-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61页
6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61-69页
    6.1 结论第61-62页
    6.2 重庆市产业转移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查及建议第62-66页
        6.2.1 重庆市产业转移相关政策法规现状第62-63页
        6.2.2 政策建议第63-66页
    6.3 研究展望第66-69页
致谢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附录第75-81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5页
    C. 分类数据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第75-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治理研究--以南昌XX工业园区为例
下一篇:基于经济权利禀赋视角的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