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镁及镁合金简介 | 第9-11页 |
1.1.1 镁及其合金的基本性能 | 第9-10页 |
1.1.2 镁合金的腐蚀 | 第10-11页 |
1.2 镁合金的防护技术 | 第11-19页 |
1.2.1 化学转化处理 | 第11-12页 |
1.2.2 阳极氧化 | 第12-13页 |
1.2.3 气相沉积技术 | 第13-14页 |
1.2.4 微弧氧化技术 | 第14-15页 |
1.2.5 金属镀层防护技术 | 第15-17页 |
1.2.6 氢化物涂层技术 | 第17页 |
1.2.7 硅烷偶联剂在金属防腐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2.8 有机涂层在金属表面防护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2.9 其他防护技术 | 第19页 |
1.3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及内容 | 第19-20页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0-28页 |
2.1 实验的工艺流程 | 第20页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0-22页 |
2.3 实验步骤 | 第22-26页 |
2.3.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3.2 试样的预处理 | 第23-25页 |
2.3.3 化学镀镍层的制备 | 第25-26页 |
2.4 实验表征方法 | 第26-28页 |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6页 |
2.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 | 第26页 |
2.4.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2.4.4 盐水浸泡实验 | 第27-28页 |
3 微弧氧化AZ31镁合金化学镀镍及封孔处理 | 第28-43页 |
3.1 实验方案 | 第28-29页 |
3.2 两种工艺所得镀层的性质 | 第29-32页 |
3.2.1 两种工艺镀镍层的表面形态及成分分析 | 第29-31页 |
3.2.2 两种工艺镀层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31-32页 |
3.3 封孔处理样品腐蚀前后表面形貌分析 | 第32-35页 |
3.3.1 SEM分析 | 第32-34页 |
3.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3.4 封孔前后样品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5-40页 |
3.4.1 极化曲线测试分析 | 第35-36页 |
3.4.2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第36-40页 |
3.5 盐水浸泡实验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镁合金表面MAO/epoxy resin/Ni-P涂层的结构及耐蚀性能 | 第43-59页 |
4.1 实验方案 | 第44页 |
4.2 浸泡前涂层的形貌 | 第44-46页 |
4.3 电化学极化曲线分析 | 第46-47页 |
4.4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第47-54页 |
4.5 涂层体系的破坏机制 | 第54-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5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