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人体生理学论文--神经生理学论文

阈下电场对不同形态神经元网络同步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2页
        1.1.1 阈下电场第9-10页
        1.1.2 同步第10-11页
        1.1.3 神经元第11-12页
    1.2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3 主要贡献第13-14页
    1.4 内容安排第14-15页
第2章 神经元网络模型第15-25页
    2.1 小世界网络第15-18页
        2.1.1 简化两间室模型第15-17页
        2.1.2 小世界网络第17-18页
    2.2 神经元耦合模型第18-23页
        2.2.1 两间室PR模型第18-23页
        2.2.2 神经元耦合第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3章 阈下电场对不同形态神经元耦合同步的影响第25-47页
    3.1 耦合神经元同步第25-27页
    3.2 简化两间室神经元第27-37页
        3.2.1 标准形态参数下两神经元耦合同步特性分析第27-30页
        3.2.2 形态参数变化对两神经元耦合同步的影响第30-37页
    3.3 两间室PR神经元第37-45页
        3.3.1 外电场效应模型建立第37-39页
        3.3.2 标准形态参数下两神经元耦合同步特性分析第39-41页
        3.3.3 形态参数变化对两神经元耦合同步的影响第41-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阈下电场对不同形态神经元小世界网络同步的影响第47-57页
    4.1 小世界网络同步第47-48页
    4.2 SNIC分岔第48-51页
        4.2.1 形态参数对单神经元放电特性的影响第48-49页
        4.2.2 形态参数对小世界网络同步的影响第49-50页
        4.2.3 阈下电场对小世界网络同步的影响第50-51页
    4.3 Hopf分岔第51-55页
        4.3.1 形态参数对单神经元放电特性的影响第51-52页
        4.3.2 形态参数对小世界网络同步的影响第52-54页
        4.3.3 阈下电场对小世界网络同步的影响第54-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5.1 总结第57-58页
    5.2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雷帕霉素原始菌株基因组尺度代谢模型的构建及强化改造
下一篇:面向基因特异性表达的迭代Spark计算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