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相关理论及我国的实践 | 第18-26页 |
2.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相关理论 | 第18-24页 |
2.1.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 第18-19页 |
2.1.2 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 | 第19-24页 |
2.2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践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金融脱媒的发展及其对货币供应量有效性的影响 | 第26-45页 |
3.1 我国金融脱媒的发展 | 第26-39页 |
3.1.1 金融脱媒产生的原因 | 第26-28页 |
3.1.2 金融脱媒在我国的表现 | 第28-33页 |
3.1.3 我国金融脱媒的度量及发展趋势 | 第33-39页 |
3.2 金融脱媒对货币供应量有效性的影响 | 第39-45页 |
3.2.1 金融脱媒削弱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 | 第39-41页 |
3.2.2 金融脱媒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 | 第41-43页 |
3.2.3 金融脱媒降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 | 第43-45页 |
第四章 金融脱媒下货币供应量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 第45-58页 |
4.1 货币供应量可控性的实证 | 第45-52页 |
4.1.1 模型建立与变量选取 | 第45-46页 |
4.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46页 |
4.1.3 平稳性检验 | 第46-48页 |
4.1.4 Johansen协整检验 | 第48-50页 |
4.1.5 方差分解分析 | 第50-52页 |
4.2 货币供应量相关性的实证 | 第52-56页 |
4.2.1 模型建立与变量选取 | 第52页 |
4.2.2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 第52-53页 |
4.2.3 平稳性检验 | 第53-54页 |
4.2.4 Johansen协整检验 | 第54-56页 |
4.2.5 方差分解分析 | 第56页 |
4.3 实证结果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建议 | 第58-61页 |
5.1 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创造条件更好地发挥利率传导作用 | 第58-59页 |
5.2 改革货币统计口径 | 第59-60页 |
5.3 同时监测多种指标 | 第60-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