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0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 | 第11-18页 |
第一节 义利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1-13页 |
一、经济的发展 | 第11-12页 |
二、政治力量的整合 | 第12页 |
三、文化的变革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义利观的基本概念阐述 | 第13-17页 |
一、“义”的含义 | 第13-15页 |
二、“利”的含义 | 第15页 |
三、义利观的概念 | 第15-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主要内容 | 第18-31页 |
第一节 孔子的义利观 | 第18-21页 |
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第18-19页 |
二、“见利思义” | 第19-20页 |
三、“以义为上”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孟子的义利观 | 第21-25页 |
一、“何必曰利” | 第21-24页 |
二、“尊王道,施仁政” | 第24-25页 |
第三节 荀子的义利观 | 第25-27页 |
一、“义与利,人之所两有也” | 第25-27页 |
二、“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 第27页 |
第四节 先秦儒家经典中的义利观 | 第27-29页 |
一、关于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庸》 | 第28页 |
二、《礼记》、《大学》、《中庸》中义利观的典型命题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特点、影响和当代价值 | 第31-47页 |
第一节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总体特点 | 第31-35页 |
一、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 | 第31-33页 |
二、富民利民的民生关怀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历史影响和当代价值 | 第35-45页 |
一、儒家义利观的历史影响 | 第35-38页 |
二、儒家义利观的当代价值 | 第38-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