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人口流动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2.1.1 流动人口的界定 | 第18-19页 |
2.1.2 人口红利和人口惯性的概念 | 第19页 |
2.1.3 同期群的概念 | 第19页 |
2.2 流动人口就业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2.1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 第19-20页 |
2.2.2 刘易斯转折点理论 | 第20页 |
2.2.3 托达罗的三部门两阶段理论 | 第20-21页 |
2.2.4 社会网络理论 | 第21页 |
2.3 中国流动人口变动的趋势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烟台市经济发展与少数民族人口现状 | 第23-27页 |
3.1 烟台市概况 | 第23页 |
3.2 经济发展状况 | 第23-25页 |
3.2.1 经济实力 | 第23页 |
3.2.2 产业结构 | 第23-24页 |
3.2.3 财政收支 | 第24页 |
3.2.4 主要指标占全省的比重 | 第24页 |
3.2.5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 | 第24-25页 |
3.3 烟台市人口状况 | 第25-26页 |
3.4 少数民族人口状况 | 第26-27页 |
第四章 烟台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现状 | 第27-37页 |
4.1 烟台市就业供求概况及特征 | 第27-28页 |
4.1.1 就业供求概况 | 第27页 |
4.1.2 就业供求主要特征 | 第27-28页 |
4.2 烟台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概况及特征 | 第28-30页 |
4.2.1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情况综述 | 第28-29页 |
4.2.2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的社会大环境 | 第29页 |
4.2.3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本身的就业条件 | 第29-30页 |
4.3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现状—以2015年为例 | 第30-35页 |
4.3.1 2015年第一季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情况 | 第31-32页 |
4.3.2 2015年第二季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情况 | 第32-33页 |
4.3.3 2015年第三季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情况 | 第33-34页 |
4.3.4 2015年第四季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情况 | 第34-35页 |
4.4 2015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情况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存在的问题 | 第37-43页 |
5.1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供求不匹配 | 第37-38页 |
5.1.1 结构性矛盾突出 | 第37页 |
5.1.2 职业期望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 第37页 |
5.1.3 缺乏市场信息 | 第37-38页 |
5.2 缺乏有序管理和有组织流动 | 第38页 |
5.2.1 少数民族事务管理与引导方面存在的困难 | 第38页 |
5.2.2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 第38页 |
5.3 就业培训不足 | 第38-40页 |
5.3.1 就业教育培训投入资金不够 | 第38-39页 |
5.3.2 流动人口对职业技能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 | 第39页 |
5.3.3 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 第39-40页 |
5.4 面临其他现实困难 | 第40-41页 |
5.4.1 经济融入困难 | 第40页 |
5.4.2 社会融入困难 | 第40页 |
5.4.3 城市认同困难 | 第40-41页 |
5.5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41-43页 |
5.5.1 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不完善 | 第41页 |
5.5.2 公共文化生活无法得到满足 | 第41页 |
5.5.3 社会保障落实不彻底 | 第41-42页 |
5.5.4 民族法制建设不完善 | 第42-43页 |
第六章 解决烟台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问题对策建议 | 第43-47页 |
6.1 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服务机制 | 第43页 |
6.2 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模式 | 第43-44页 |
6.3 强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培训 | 第44-45页 |
6.4 鼓励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创业 | 第45页 |
6.5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