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2页 |
| 第一節 《左傳》及其版本簡介 | 第7页 |
| 第二節 “正文訓詁”的界定 | 第7-8页 |
| 第三節 研究概況 | 第8-11页 |
| 一、《左傳》研究概況 | 第8-10页 |
| 二、正文訓詁研究概況 | 第10-11页 |
|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左傳》正文訓詁的内容 | 第12-23页 |
| 第一節 釋詞 | 第12-19页 |
| 第二節 解句 | 第19-23页 |
| 一、對引文大意的概說 | 第19-20页 |
| 二、對引文個別詞語的訓釋 | 第20-21页 |
| 三、綜合訓釋引文大意和詞語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左傳》正文訓詁的形式標誌及訓詁術語 | 第23-32页 |
| 第一節 《左傳》正文訓詁的形式標誌 | 第23-25页 |
| 一、……也 | 第23-25页 |
| 二、……者,……也 | 第25页 |
| 第二節 《左傳》正文訓詁的訓詁術語 | 第25-32页 |
| 一、曰、為 | 第25-27页 |
| 二、謂 | 第27-28页 |
| 三、謂之、之謂 | 第28-30页 |
| 四、言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左傳》正文訓詁的方法和方式 | 第32-40页 |
| 第一節 訓釋詞義的方法 | 第32-34页 |
| 一、因形求義 | 第32-33页 |
| 二、因聲求義 | 第33-34页 |
| 第二節 解說詞義的方式 | 第34-40页 |
| 一、同義為訓 | 第34-35页 |
| 二、反義為訓 | 第35页 |
| 三、譬況為訓 | 第35-36页 |
| 四、設立界說 | 第36页 |
| 五、辨析訓釋 | 第36-38页 |
| 六、例說訓釋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左傳》與《公羊傳》、《穀梁傳》正文訓詁比較 | 第40-50页 |
| 第一節 春秋三傳正文訓詁内容比較 | 第40-43页 |
| 一、釋詞 | 第40-42页 |
| 二、揭示語法 | 第42-43页 |
| 三、說明修辭 | 第43页 |
| 第二節 春秋三傳正文訓詁術語比較 | 第43-48页 |
| 一、春秋三傳中都出現的訓詁術語 | 第44-46页 |
| 二、春秋三傳中單獨出現的訓詁術語 | 第46-48页 |
| 第三節 春秋三傳正文中訓釋詞義的方法比較 | 第48-50页 |
| 結語 | 第50-53页 |
| 參考文獻 | 第53-56页 |
| 致謝 | 第56-57页 |
| 個人簡歷 | 第57页 |
| 在學期間的學術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