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三、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9-10页 |
四、研究的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的目标 | 第10页 |
(二)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0页 |
(三)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五、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一) 案例分析的方法 | 第11页 |
(二) 比较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三) 历史考察的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基本理论 | 第12-19页 |
一、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概说 | 第12-15页 |
(一) 金融监管的界定 | 第12页 |
(二)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界定 | 第12-13页 |
(三)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二、金融危机的界定 | 第15-17页 |
(一) 金融危机的概念和形式 | 第15-16页 |
(二) 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危害 | 第16页 |
(三) 金融危机跨国传导的主要因素 | 第16-17页 |
三、金融危机和金融监管的关系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应对金融危机的困境 | 第19-29页 |
一、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现状及其分析 | 第19-23页 |
(一) 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19-20页 |
(二) 对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0-23页 |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挑战与影响 | 第23-29页 |
(一) 金融危机对分业经营体制和金融监管体制的挑战 | 第23-25页 |
(二)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透明度的挑战 | 第25-26页 |
(三) 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挑战 | 第26-27页 |
(四) 金融危机对我国反洗钱金融监管制度的挑战 | 第27-28页 |
(五)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影响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法律原因分析及其对我国金融监管立法的启示 | 第29-37页 |
一、美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简要历史回顾 | 第29-31页 |
(一) 金融监管法制的初创时期 | 第29页 |
(二) 金融监管法制全面确立时期 | 第29-30页 |
(三) 金融监管法制的调整和变革时期 | 第30-31页 |
二、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法律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一) 放松监管形成大量掠夺性放贷 | 第31-33页 |
(二) 对金融衍生产品监管存在真空地带 | 第33页 |
(三) 立法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存在滞后性 | 第33-34页 |
三、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立法的启示 | 第34-37页 |
(一) 确立开放与保护并重的监管理念 | 第35页 |
(二) 实现监管者角色的转变 | 第35页 |
(三) 在分业监管的基础上强化功能性监管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我国金融监管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出路 | 第37-44页 |
一、构建我国金融监管组织体系 | 第37-39页 |
二、完善我国金融业风险指标监管体系 | 第39-40页 |
三、健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制度 | 第40页 |
四、完备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 | 第40-41页 |
五、规范我国外汇管理制度 | 第41-42页 |
六、建立反洗钱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 第42-43页 |
七、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合作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