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第一章 罗大佑音乐的创作形式及音乐精神 | 第10-24页 |
第一节 中华古典诗韵 | 第10-16页 |
一、整诗入曲,诗歌合一 | 第11-12页 |
二、音韵美,人歌合一 | 第12-15页 |
三、变化多样的修辞格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西方现代摇滚 | 第16-20页 |
一、在“之乎者也”中呐喊 | 第16-18页 |
二、黑色摇滚中的“文明与自由”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大众流行民谣 | 第20-24页 |
一、对传统民谣的继承 | 第21-22页 |
二、对校园生活的抒写 | 第22-23页 |
三、多元化的民谣类型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罗大佑音乐创作中的人文关怀 | 第24-44页 |
第一节 充满生命质感的情感记录 | 第24-30页 |
一、爱是无私和奉献 | 第24-26页 |
二、爱是幸福和伤痛 | 第26-28页 |
三、爱是尝试和对抗 | 第28-30页 |
第二节 游吟诗人的乡愁情结 | 第30-35页 |
一、乡愁是爱和依恋 | 第31-32页 |
二、乡愁是审视和期待 | 第32-34页 |
三、乡愁是一种催人上进的力量 | 第34-35页 |
第三节 眷眷赤子的家国情怀 | 第35-39页 |
一、对祖国、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 第35-36页 |
二、对祖国“有意为之”的期望 | 第36-39页 |
第四节 对生命本体的终极关怀 | 第39-44页 |
一、返归本原的终极关怀 | 第39-41页 |
二、发扬人生之道的终极关怀 | 第41-44页 |
第三章 罗大佑音乐创作的价值阐释 | 第44-50页 |
第一节 入选教材的深刻教育意义,突出流行音乐的文化内涵 | 第44-45页 |
第二节 超越肤浅的“娱乐”意义,提升流行音乐的思想内涵 | 第45-47页 |
第三节“先锋”的流传性与翻唱效应,体现流行音乐的积极功能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冲破理想主义的“实干精神”,不断定义流行音乐的现实意义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