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 | 第14-15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 本文的创新 | 第15-17页 |
2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2.1 "鲍曼悖论"含义 | 第17页 |
2.2 "鲍曼悖论"的理论观点 | 第17-20页 |
2.2.1 前景理论 | 第17-18页 |
2.2.2 战略禀赋理论 | 第18-19页 |
2.2.3 统计假象说 | 第19-20页 |
2.3 基于"鲍曼悖论"的实证研究综述 | 第20-26页 |
2.3.1 国外有关的实证研究 | 第20-23页 |
2.3.2 国内有关的实证研究 | 第23-25页 |
2.3.3 对实证文献的评述 | 第25-26页 |
3 我国企业是否存在"鲍曼悖论"的实证分析 | 第26-42页 |
3.1 模型的构建 | 第26页 |
3.2 样本、变量和估计方法 | 第26-28页 |
3.2.1 样本选取 | 第26页 |
3.2.2 变量选取和说明 | 第26-27页 |
3.2.3 估计方法 | 第27-28页 |
3.3 企业收益与企业风险的统计描述 | 第28-31页 |
3.4 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鲍曼悖论"的检验 | 第31-37页 |
3.4.1 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鲍曼悖论"的整体检验 | 第31-33页 |
3.4.2 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鲍曼悖论"的分行业检验 | 第33-37页 |
3.5 我国上市公司"鲍曼悖论"的稳健性检验 | 第37-40页 |
3.5.1 不同时期窗口的稳健性检验 | 第37-38页 |
3.5.2 不同标准差计算周期的稳健性检验 | 第38-39页 |
3.5.3 不同企业收益衡量指标的稳健性检验 | 第39-40页 |
3.6 对实证结果的解释 | 第40-42页 |
4 企业战略对"鲍曼悖论"结论的影响 | 第42-55页 |
4.1 企业战略变量的选取 | 第42-43页 |
4.2 本章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43-44页 |
4.3 企业多元化战略对企业波动-收益关系的影响 | 第44-49页 |
4.3.1 模型的构建 | 第44页 |
4.3.2 变量说明 | 第44-45页 |
4.3.3 实证模型估计及分析 | 第45-49页 |
4.4 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波动-收益关系的影响 | 第49-54页 |
4.4.1 模型的构建 | 第49-50页 |
4.4.2 变量说明 | 第50-51页 |
4.4.3 实证模型估计及分析 | 第51-54页 |
4.5 本章结论 | 第54-55页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5-58页 |
5.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6页 |
5.3 本文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