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车内噪声控制技术 | 第12-13页 |
1.2.1 噪声被动控制技术 | 第12页 |
1.2.2 噪声主动控制技术 | 第12-13页 |
1.3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3.1 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3-15页 |
1.3.2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3.3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6-19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噪声主动控制原理及算法 | 第21-35页 |
2.1 噪声主动控制原理 | 第21-23页 |
2.1.1 声学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2.1.2 噪声主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2.2 自适应滤波器 | 第23-25页 |
2.2.1 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 | 第23-24页 |
2.2.2 无限脉冲响应(IIR)滤波器 | 第24-25页 |
2.3 自适应滤波算法 | 第25-34页 |
2.3.1 最小均方(LMS)算法 | 第25-28页 |
2.3.2 LMS自适应滤波器的阶数N及步长μ的研究 | 第28-30页 |
2.3.3 FXLMS算法 | 第30-33页 |
2.3.4 带泄露因子的FXLMS算法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方法与系统建模 | 第35-49页 |
3.1 基于LMS自适应算法的次级通路辨识 | 第35-38页 |
3.2 自适应陷波滤波算法 | 第38-41页 |
3.2.1 参考输入信号的确定 | 第38-39页 |
3.2.2 单频自适应陷波滤波算法 | 第39-40页 |
3.2.3 多频率自适应陷波滤波算法 | 第40-41页 |
3.3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41-48页 |
3.3.1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 | 第41-44页 |
3.3.2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第44-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的建立 | 第49-67页 |
4.1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的总体组成 | 第49-50页 |
4.2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50-62页 |
4.2.1 自适应主动控制器的组成 | 第50-51页 |
4.2.2 自适应主动控制器各模块的设计 | 第51-60页 |
4.2.3 系统中其他硬件的选取 | 第60-62页 |
4.3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 | 第62-65页 |
4.3.1 初始化子程序 | 第63-64页 |
4.3.2 次级通路辨识子程序 | 第64-65页 |
4.3.3 自适应陷波滤波子程序 | 第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试验 | 第67-75页 |
5.1 车内低频峰值噪声自适应主动控制试验的实施 | 第67-69页 |
5.1.1 试验设备 | 第67-68页 |
5.1.2 误差传声器与次级扬声器的布放 | 第68页 |
5.1.3 试验内容 | 第68-69页 |
5.2 车内低频峰值噪声自适应主动控制试验结果分析 | 第69-7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5-77页 |
6.1 总结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