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阻断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作用机制的研究

提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5-16页
临床研究第16-37页
    1. 资料与方法第16-19页
        1.1 一般基本资料第16页
        1.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 西医诊断标准第17页
        1.4 中医诊断标准第17页
        1.5 中医症状积分量表第17页
        1.6 纳入标准第17-18页
        1.7 排除标准第18页
        1.8 剔除标准第18页
        1.9 治疗方法第18页
        1.10 观察指标第18-19页
        1.11 疗效判定指标第19页
        1.12 数据处理第19页
    2. 结果第19-24页
        2.1 两组患者死亡情况比较第20页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第20-21页
        2.3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第21-23页
        2.4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第23-24页
        2.5 两组患者肠粘膜通透性比较第24页
        2.6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第24页
    3. 讨论第24-37页
        3.1 现代医学对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认识第24-29页
            3.1.1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命名第24-26页
            3.1.2 相关发病机制第26-28页
            3.1.3 治疗第28页
            3.1.4 预后第28-29页
        3.2 中医学对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认识第29-33页
            3.2.1 病名探讨第29-31页
            3.2.2 病因病机探讨第31页
            3.2.3 中医治疗进展第31-32页
            3.2.4 我们对相关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的认识第32-33页
        3.3 护肠清毒微丸组方意义及结肠靶向给药机制第33-35页
            3.3.1 护肠清毒微丸组方意义第33-34页
            3.3.2 结肠靶向给药机制第34-35页
        3.4 临床实验结果分析第35-37页
            3.4.1 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死亡率第35页
            3.4.2 减轻肝脏细胞坏死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死亡率第35页
            3.4.3 阻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炎性因子浸润减轻肝脏细胞坏死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死亡率第35-36页
            3.4.4 修复肠粘膜损伤,纠正肠粘膜通透性第36-37页
实验研究第37-77页
    实验一 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第37-43页
        1. 实验材料第37-38页
        2. 实验方法第38-40页
        3. 数据处理第40页
        4. 实验结果第40-43页
            4.1 大鼠的一般状况评价第40页
            4.2 大鼠体重的变化第40-41页
            4.3 大鼠脏器系数的情况第41页
            4.4 大鼠肝脏病理检测结果第41-42页
            4.5 大鼠肝脏电镜检测结果第42-43页
            4.6 大鼠肝组织HA、LN、MMP-I、TIMP-1测定第43页
    实验二 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第43-62页
        1. 实验材料第43-46页
        2. 实验方法第46-54页
        3. 数据处理第54-55页
        4. 实验结果第55-62页
            4.1 大鼠的一般状况评价第55页
            4.2 大鼠脏器系数比较第55-56页
            4.3 大鼠肝脏病理检测结果第56页
            4.4 大鼠肝脏电镜检测结果第56-57页
            4.5 大鼠肝功指标比较第57页
            4.6 大鼠血浆内毒素比较第57-58页
            4.7 大鼠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第58页
            4.8 大鼠细胞因子比较第58-59页
            4.9 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肝组织CD14、CD163的表达第59-60页
            4.10 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肝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第60-62页
            4.11 实时定量PC测定大鼠肝脏CD14、CD163、TLR4、NF-κB第62页
    实验三 护肠清毒微丸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的机制研究第62-77页
        1. 实验材料第62-63页
        2. 实验方法第63-65页
        3 数据统计第65-66页
        4.结果及分析第66-77页
            4.1 大鼠的一般状况评价第66页
            4.2 大鼠体重的变化第66-67页
            4.3 对模型组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第67-68页
            4.4 大鼠肝脏、结肠病理检测结果第68-69页
            4.5 大鼠结肠电镜检测结果第69-70页
            4.6 大鼠肝功能指标测定第70-71页
            4.7 大鼠血浆内毒素测定第71-72页
            4.8 大鼠凝血酶原活动度测定第72页
            4.9 大鼠炎症因子测定第72-73页
            4.10 大鼠肠通透性测定第73-74页
            4.11 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CD14、CD163的表达第74-76页
            4.12 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第76-77页
            4.13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CD14、CD163、TLR4、NF-κB第77页
讨论第77-85页
    1. 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LPS-TLR4通路的关系第77-79页
    2. 对肝纤维化造模的评价第79-80页
    3. 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造模的评价第80-82页
    4. 动物实验结果分析第82-85页
        4.1 改善大鼠一般情况并降低死亡率第82页
        4.2 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肝脏功能第82页
        4.3 有效清除相关炎症因子,阻止炎症反应进展,保护内环境第82-83页
        4.4 修复肠粘膜损伤,纠正肠粘膜通透性第83页
        4.5 阻断LPS-TLR4通路,激活清道夫受体CD163第83-85页
结语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6页
附录第96-98页
致谢第98-99页
查新报告第99-106页
论文著作第106-137页
科研课题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MDD肝气逆郁两证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及中枢5-HT功能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毒—效—证”关联性的天南星用药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