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I风险评价技术在D天然气站场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 第14-21页 |
2.1 风险管理基本概念 | 第14-16页 |
2.1.1 风险管理过程 | 第14-15页 |
2.1.2 风险管理措施 | 第15-16页 |
2.1.3 风险处理的步骤与方法 | 第16页 |
2.2 定量风险评价技术(RBI) | 第16-19页 |
2.2.1 RBI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2.2.2 RBI技术特点 | 第17-19页 |
2.3 天然气站场风险的特点 | 第19-21页 |
2.3.1 设计缺陷 | 第19页 |
2.3.2 质量问题 | 第19-20页 |
2.3.3 腐蚀问题 | 第20页 |
2.3.4 其他原因导致设备失效 | 第20-21页 |
第3章 D天然气站场风险评价现状分析 | 第21-25页 |
3.1 D天然气站场风险评价现状 | 第21-23页 |
3.1.1 D天然气站场概述 | 第21页 |
3.1.2 天然气站场风险识别 | 第21-22页 |
3.1.3 天然气站场风险评价现状 | 第22-23页 |
3.1.4 天然气站场风险管理概况 | 第23页 |
3.2 天然气站场风险评价存在问题 | 第23-25页 |
第4章 天然气站场风险评价方法选用及风险分析 | 第25-48页 |
4.1 天然气站场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25-26页 |
4.2 设备失效后果风险分析 | 第26-33页 |
4.2.1 代表性流体 | 第26-27页 |
4.2.2 可泄放流体总量 | 第27-28页 |
4.2.3 泄放率 | 第28-29页 |
4.2.4 泄放类型 | 第29-30页 |
4.2.5 泄放后果区面积 | 第30-33页 |
4.3 设备失效可能性风险分析 | 第33-46页 |
4.3.1 同类失效频率 | 第33-34页 |
4.3.2 设备本体运行可靠性修正系数 | 第34-44页 |
4.3.3 管理系统修正系数 | 第44-46页 |
4.4 风险计算 | 第46-47页 |
4.4.1 总风险 | 第46页 |
4.4.2 加权险后果 | 第46-47页 |
4.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天然气站场风险评价应用分析 | 第48-68页 |
5.1 单元划分和主要数据采集 | 第48-56页 |
5.2 风险评价 | 第56-65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5.4 小结 | 第67-68页 |
5.4.1 改进措施 | 第67页 |
5.4.2 定期更新数据 | 第67页 |
5.4.3 推广应用 | 第67-6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