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论文--印刷电路论文

高速PCB信号完整性设计与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0-11页
   ·本文的结构安排及主要工作第11-12页
第二章 高速PCB信号完整性的基本问题第12-26页
   ·高速信号的定义第12页
   ·传输线理论第12-18页
     ·传输线物理模型第12-15页
     ·传输线特性参数第15-16页
     ·传输线效应第16-18页
   ·仿真分析软件简介第18-19页
   ·需要仿真的系统介绍第19-23页
   ·典型信号完整性设计及仿真流程第23-26页
     ·设计前准备工作第24-25页
     ·预布线仿真第25页
     ·布线后仿真第25-26页
第三章 仿真模型第26-32页
   ·SPICE仿真模型第26页
   ·IBIS仿真模型第26-31页
     ·IBIS仿真模型构成第27-29页
     ·IBIS模型与SPICE模型优缺点分析第29页
     ·IBIS模型校验第29-31页
   ·IBIS模型创建第31-32页
第四章 信号完整性反射仿真第32-41页
   ·反射形成的原因第32-33页
   ·解决方案第33-38页
     ·并行端接方案第34-37页
     ·串行端接方案第37-38页
   ·反射仿真分析第38-41页
第五章 信号完整性串扰仿真第41-55页
   ·串扰形成的原因第41-47页
     ·耦合线的等效电路第41-43页
     ·感性耦合第43-44页
     ·容性耦合第44-46页
     ·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的总和第46-47页
   ·串扰仿真分析第47-53页
     ·传输线耦合长度对串扰的影响第47-48页
     ·传输模式对串扰的影响第48-51页
     ·传输线间距对串扰的影响第51-52页
     ·传输线线宽对串扰的影响第52-53页
   ·串扰解决方案第53-54页
   ·设计完成后的布局图和布线图第54-55页
结论与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耦合量子阱结构中子带间的跃迁和电子相干逃逸
下一篇:La-Cu系电磁屏蔽效能研究